语段理论下汉语关系结构的生成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敏(1984-),女,湖南岳阳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句法学;韩景泉(1965-),男,湖南凤凰人,博士,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句法学、语义学与二语习得(湖南 长沙 410083)。

原文出处:
外国语

内容提要:

文献中有关汉语关系结构的移位和非移位分析不仅使部分语言事实得不到合理解释,而且对一些普遍语法理论原则构成严重挑战。本文运用语段理论(Chomsky 2000,2001,2007,2008),为汉语关系结构的生成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修饰标记“的”与其前置关系从句补语形成的DeP结构左向附加于关系结构中心语;关系从句中的谓词要求一定形式的论元实现,如有空缺则为基础生成的特殊空语类,整个关系化过程中并不存在名词中心语和空算子的提升移位。这种分析可为三类典型关系结构(空缺、无空缺、自由)的生成提供一个统一合理的解释。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08 期

字号:

      1 引言

      关系结构是指由关系从句和中心语名词构成的名词性结构,如下例方括弧所示:

      (1)a.I know[the book that he wrote]

      b.我知道[张三写的书]

      关系结构在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一直是生成语法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不少学者就关系结构的特征、分类及生成机制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至今仍未达成共识。从现有研究来看,在汉语关系结构生成问题上,存在两种对立观点。一部分人认为汉语关系化中存在移位操作,移位的成分为名词中心语或空算子(Op),代表性的论著有Ning[16]和Simpson[19;20]等。另一部分人则主张非移位分析,认为汉语关系从句中的空语类为基础生成。持这种观点的有Huang[14]和杨彩梅[28]等。这些研究主要在生成语法管约论和最简方案早期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在解释上还存在缺陷。

      本文拟以语段理论(Chomsky[6;7;9;10])为参照,对一些现有相关研究进行重新审视,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汉语关系结构的生成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2 相关解释及存在的问题

      2.1 移位分析

      归纳起来,迄今有关汉语关系结构生成的移位按照中心语生成位置和移位成分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中心语在外分析、中心语提升分析以及折衷分析三种。

      2.1.1 中心语在外分析

      Chomsky[3]主张中心语在外分析,认为关系从句为附加于名词中心语的标补词短语,有一个外部限定词选择这个名词短语,在关系从句中存在关系代词或空算子的非论元移位。

      基于此分析,Ning[16]提出汉语关系结构中存在等同于英语Wh关系代词的空算子移位,其论证依据大致有三:1)汉语关系从句中同样有空缺与名词中心语同指;2)汉语关系从句只能对应含单个关系代词而不是含介词-关系代词裹挟的英语关系从句;3)汉语关系结构允许长距离移位且移位遵守孤岛条件限制。据此,Ning认为汉语关系结构例(2a)的生成结构表达式为(2b)。结构助词“的”为标补词C,关系从句中的空算子因为“的”的特征移位,留下Wh语迹。

      (2)a.他喜欢的书

      

      2.1.2 中心语提升分析

      中心语提升分析可追溯到Schachter[17],因面临不少问题,后被Kayne[15]和Vries[21]等相继改进。该分析的基本观点是:关系从句是限定词D的补语,中心语名词基础生成于从句内部,后被提升到Spec-CP位置。提升分析至今仍在关系结构生成研究中占据主流地位,其成功的依据有二:其一,大部分研究者采用Kayne[15]提出的反对称(Antisymmetry)理论,此理论反对右向附加,因而使传统的中心语在外分析再也站不住脚;其二,相比中心语在外分析,提升分析能更好地解释反身代词和习语的重构效应。

      现今汉语关系结构的生成研究大部分都是在提升分析下展开的,其重要理论依据是重构效应在汉语中同样存在,如下例中,为了让反身代词“自己”受到约束和满足习语“吃醋”的整体生成性,这两个关系结构中的中心语都必须通过名词短语提升移位生成。

      

      Simpson[19;20]首先论证“的”为限定词,指出汉语中心语同样关系化提升到Spec-CP位置之后,从句IP为满足附属性限定词“的”的左向语音支持要求,进一步移位到Spec-DP位置,见下例:

      

      王琼[27]以Vries[21]的分析为依据,在最简方案框架下运用核查理论动态推导了汉语关系结构的生成。她摒弃Kayne[15]提出的普遍“指示语—中心语—补足语”短语结构,主张标补词“的”左向选择含有中心语的TP为补足语,中心语为了核查自身不可解的Wh特征和“的”的EPP特征,移到Spec-CP位置。刘礼进[25]也是采用提升分析法,不同的处理是将“的”看为小品词,认为其与CP合并为关系小品词短语PrP,同样认为汉语关系结构的生成仍需关系从句的残余移位。

      2.1.3 折衷分析

      Aoun & Li[1]发现中心语提升分析可以解释例(5)之类的论元关系化,但却无从解释例(6)中附加语的关系化。

      (5)a.他做工作

      b.他做的工作

      (6)a.他用那方法修车

      b.他修车的方法

      按照提升分析,关系结构中心语是从关系从句中提升移位生成,因此中心语与从句中的空缺应为相同语类。附加语关系化结构中的中心语为NP,因而可以推断被移成分也为NP。然而事与愿违,这种结构中被移成分是PP或Adv,如例(6)中的“用那方法”。与此相反的是Ning[16]提出的空算子移位分析能很好地解释这类结构的生成。据此,Aoun & Li折衷前两种分析,为论元和附加语关系化结构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成机制。在这两种结构中,关系从句都是中心语的附加语,论元关系化结构中的中心语由名词提升移位生成,而附加语关系化结构中的中心语在从句外基础生成,从句中存在与PP或Adv对等的空算子移位,见例(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