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單音詞的語素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陳練軍,漳州師範學院中文系,Email:cljjxr@sina.com.cn(福建 漳州 363000)。

原文出处:
漢語史學報

内容提要:

古漢語中有大量單音詞在現代漢語中演變成了黏著性的構詞語素,這一過程可稱爲語素化。語素化具有一些傾向性特徵:句法上,單音詞逐漸喪失原型句法特徵,最先喪失(弱化)的是獨立性强的句法功能,黏著性强的句法功能會在特定語境中延續較長時間;詞法上,構詞語素的複現率增高,構詞力增强;語義上,發生語素化的單音詞大多不是基本詞,即使曾經屬於基本詞,也是在退出核心地位之後才被語素化的。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06 期

字号:

      0.引言

      語素化是指語言系統中非語素成分轉變爲語素的過程。語素化可作兩種理解:一種是廣義的語素化,指各種非語素成分向語素的轉化,所形成的語素既包括成詞語素,也包括不成詞語素;一種就是狹義的語素化,指從獨立的成詞語素變成了不成詞語素。本文所説的語素化屬後種情況,主要關注古代漢語單音詞演變爲現代漢語中黏著性構詞語素的發展過程。

      我們的研究受到了蘇新春(2003)的啟發。蘇文曾就共時變異中的語素提出了兩條主要的判斷標準,一條是句法標準,即“獨立使用”;另一條是詞法標準,即“重複構詞”。我們結合語素化歷時研究的特點,歸納出歷時視角下判定語素化是否實現的句法一詞法標準:1)句法層面,不能自由出現在同類詞可自由出現的句法位置(郭鋭,2002),也不具備同類詞的典型句法功能;2)詞法層面,能以同一音義結合體的身份反復參與構成不同的複音詞,且構詞數量較大。

      單音詞句法獨立性的喪失或弱化不是語素化的充要條件,因爲有些虚詞在由實詞虚化爲一個形態標記之後(如“著、了、過”等),同樣不能獨立運用,但仍然不是構詞語素,這種情況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内。同樣,既具備構詞力,又同時具備句法獨立性的單音詞也没有實現語素化。所以説,只有在同時滿足以上兩個條件時,我們才可以認爲該單音詞實現了語素化,即具備了句法上的黏附性和詞法上的複現性。

      本文的研究是在對8個個案(壁、衣、志、示、侵、至、豐和貧)研究的基礎上(陳練軍,2009a),通過古今漢語的對比,進而總結出古漢語單音詞語素化的傾向性特徵。

      1.單音詞語素化的特徵

      1.1 句法特徵

      單音詞語素化最顯著的句法特徵是:句法自由度降低,逐漸喪失獨立充當句法成分的能力。在語素化進程中,句法自由度的降低是一個連續統,最先弱化的通常是典型的獨立性强的句法功能,最後消失的是黏附性强的句法功能。由此我們認爲,單音詞的語素化程度和它的句法自由度成反相關關係:句法自由度越低,語素化程度越高;反之,語素化程度越低。現以單音名詞、動詞、形容詞的語素化爲例對此加以説明。

      1.1.1 單音名詞語素化中的句法特徵

      名詞可充當的句法功能主要有主語、賓語、定語和中心語,句法獨立性强弱依次爲:主語>賓語>定語、中心語。所以在語素化中,最先弱化的句法功能就是主語,再就是賓語。如果一個單音名詞不能獨立充當主語和賓語,只能做定語和中心語,我們就認爲這個單音詞在句法上已經開始黏著化了,只不過演變得還不徹底。還有一種情況是,單音詞在特定語境或格式(如對舉、四字格、熟語等)中可以充當主語和賓語,我們認爲這樣的單音詞也已經黏著化了。以“衣”爲例(陳練軍,2009b),先秦時期單音詞“衣”的句法自由度很高,可自由入句充當主語、賓語和中心語。

      

      兩漢時期,由於“衣”在其所屬語義場中的地位升高(見附表一),用法更爲活躍。魏晉以後,雙音化的影響導致單音詞“衣”獨用的比例下降,句法自由度隨之降低(見附表二、三)。唐宋“衣”的雙音化格局已經形成,獨立充當句法成分的能力急劇減弱,句法上黏附性顯著增强,此時“衣”單用受到了較多的條件限制,多出現在一些特定格式或語境中,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五種情況:

      

      元明以後,“衣”在句法層面很少出現單用例,且大多出現在上述五種特定格式中,表明“衣”在句法層面已經黏著化,基本喪失了句法自由度,已經從句法層面淡出。

      1.1.2 單音動詞語素化中的句法特徵

      動詞典型的句法功能是做謂語,在語素化中,動詞向非謂語功能遊移,如出現在主語、賓語位置,有名詞化傾向,比如清代“示”的離合詞用法。

      

      單音動詞即使是做謂語,常出現及物性降低的情況,句法語義上的表現就是動詞論元結構的改變,動詞有由多價動詞轉化爲單價不及物動詞的演變傾向,如“示”的語素化。

      

      上表顯示,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示”三價動詞的用法與二價動詞的比例基本持平,三價動詞的用法略多(見例13)。東漢時期“示”已由三價的雙及物動詞演變成了二價的單及物動詞。魏晉南北朝時期,受雙音化的影響,單音詞“示”的用例數減少,二價動詞的用法特徵更加明顯(見例14)。到唐代,“示”的三價、二價用法特徵多與先秦相似,是前代文言格式的傳承,這一時期還出現了“示”單價不及物動詞的用法(見例15)。唐以後“示”單用法與唐類似,是文言格式在後代語言中的傳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