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语境中内嵌句事件时间的照应性

作 者:
饶萍 

作者简介:
饶萍,浙江理工大学,Email:ruthrao@gmail.com(浙江 杭州 310018)。

原文出处:
现代外语

内容提要:

本文以Partee、Abusch和Higginbotham等与时态照应相关的理论研究为依据,论证汉语内涵语境中内嵌句事件时间的照应性,并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研究表明,汉语内嵌句事件时间也具有照应性,并且受主句时间指称的确定性、内嵌句情状类型、从句时间作用语的逻辑域以及篇章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汉语内嵌句时间指称的照应性较英语弱,受内嵌结构因素的影响也较少。另外,汉语时间指称的解读常受句外语境因素的制约。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06 期

字号:

      1.内嵌句中的时态①照应

      Partee(1973,1984)注意到英语中过去时态的指称性质类似于名词性照应语的回指。在没有给定任何语境的情况下,(1a)的过去时(didn't turn off)指称的是语境中未出现的某个特定的过去时间,与(1b)中“She”指称某个非语言实体的“先行语”情况类似——即先行语在语境中不出现,但其指称解读却是预知的。又如(2a)中过去时(got drunk)明确指称过去时间“last Friday”,同样(2b)中“He”指称先行语“Sam”。(3a)中“turned on”也与(3b)中代词“He”的指称方式类似,两者均无法确定与前一名词(或时间名词)的确指关系。此外,作为约束变量的名词性指称语以及名词性照应中的“驴句”都有与之相似的时间性照应现象(例句省略)。尽管名词性照应和时间性照应并不能等同,但上述两种语言现象之间的平行特征表明,英语中存在名词性和时间性两类照应语(Partee 1984:243-286)。

      (1)a.I didn't turn off the stove.

      b.She left me.

      (2)a.Sheila had a party last Friday and Sam got drunk.

      b.Sam is married.He has three children.

      (3)a.Mary woke up sometime during the night.She turned on the light.

      b.Pedro owns a donkey.He beats it.

      关于时间性照应语的解释很多都来自英语的过去时态,Higginbotham(2006,2009)提出的时态照应理论(the Anaphoric Theory of Tense)认为时间性照应在其它时态中也存在,并会受某种结构性因素的制约,该结构就是内嵌结构。例如,(4)表达的是John在将来某个时间陈述“Mary is happy”这项内容,且被陈述的内容定位在该陈述所发出的话语时间“将来”。因此,从属的现在时间和主句的将来时间之间就有了某种联系,这种联系通过事件②时间之间的照应关系表现出来。

      (4)John will say that Mary is happy.

      时态照应理论通过建立主从句中时态附着成分(tense-bearing element)之间的共指关系以阐释句子语义特征,讨论的主要是诸如say、know、think等态度动词(attitude verbs)的补语从句中时间指称定位的主观性。例如(4)的从句时态成分is和主句时态成分will之间存在共指关系,该语义关系可通过对主从句分别描述来获得(Higginbotham 2006)。т表示事件发生的真实时间,т(e)是事件e发生的时间,т(e)>т(u)表示事件e发生在u话语时间之后。考虑到从句时间值是通过与主句时间共指而获得,表达了时间重叠的二元关系,因此用“≈”表示Mary's being happy(e')这个事件与e重合。又由于e'是发生在可能世界中,因此用^来表示λ-抽象规则。(6)表示整个事件的语义关系。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讨论的主从句时间照应(参见下节“共时解读”)并不是内嵌句时间解读的唯一模式,其它模式见下节。

      (5)a.John will say so-and-so.

      [e:т(e)>т(u)]Say(John,so-and-so,e)

      b.…Mary is happy.

      ^[e':т(e')≈т(e)]Happy(Mary,e')

      (6)John will say that Mary is happy.

      [e:т(e)>т(u)]say(Mary,^[e':т(e')≈(e)]happy(John,e'),e)

      传统的内嵌时态理论又称独立内嵌时态理论(Independent Theory of Embedded Tenses,以下简称ITET),它至少包括三条假设(Abusch 1994,1997):1)所有时态,无论是否存在于内嵌句中,都必须参照话语时间来解读;2)时态(与代名词一样)是指称语,因此也具有照应性;3)时态(与名词短语一样)可以获得“涉实”③解释(de re interpretation)。时态可获得“涉实”解释,意味着语法的时间有一个所指向的客体,即时间可以定位。一般来说,ITET涉及两种回指模式——“共时解读”④(simultaneous reading)和“回溯解读”⑤(shifted backward reading)。事实上还存在第三种情形,推敲语境可知,(7)中内嵌过去时态的解读不属于上述任何模式,而是与(8)类似,此模式称为“前瞻解读”(forward shifted reading)(Abusch 1994,1997)。无论哪种模式都不完全取决于语法结构(内嵌结构),而是必须参考结构外因素。比如“回溯解读”已经跨越句子界限,“前瞻解读”也必须依赖句子语境和理解者的世界知识,对语法结构最具依赖性的应该是“共时解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