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翻译学:课题与进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立波,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现为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陕西 西安 710061);王克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

原文出处:
外语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语料库翻译学近年成果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翻译共性、译者风格等原有课题的认识深化;二是基于翻译语料库的语言变化探索和多模态口译语料库建设等新课题的开拓。本文的评析表明,今后的趋势是:1)关注点从翻译本身扩大到翻译外部,从翻译文本转向制约翻译文本生成的各类因素以及翻译带来的语言互动与变化;2)从描写转向解释,实证性和跨学科性进一步增强;3)打破了从前单语类比或单语类比加双语平行的综合研究模式,转变为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建立的多重复合对比模式,并由对比模式向过程和因果模式过渡。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引言

      语料库应用于翻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主要是作为一种工具,进行语言对比和翻译批评方面的研究(参阅Laviosa 2002:21)。90年代初期,平行对齐的语料数据开始应用于机器翻译(McEnery &Wilson 1993:8)。Baker“语料库语言学和翻译研究:启示与应用”(1993)一文,倡导用语料库方法研究翻译,标志着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范式的诞生。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是语料库翻译学大发展的时期,多本语料库翻译学论著陆续出版①。2003年,在南非Pretoria召开以“语料库翻译学:研究与应用”(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为主题的研讨会,是国际上首次以语料库翻译学为专题的国际会议。近年来,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对原有课题认识在深化,并不断有新课题产生。方法论也更为成熟,复合的对比模式逐渐取代单纯的单语类比或双语平行模式。200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语料库与译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②,语料库翻译学的实证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愈加突出。本文以此为时间参照,集中评析近几年此领域研究的课题和动向。

      二、近年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概况

      近几年国际上语料库翻译研究十分活跃,每年一会。2007年的“语料库与译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可以说是对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课题、方法论和动向的一个阶段性反思。Baker(2007:50)从资源、新技术、合作项目、研究日程、方法论以及解释力等方面讨论了语料库翻译学这一阶段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语料库翻译研究方法论不仅在适应本学科的性质与要求,还力图与其他学科所采用的方法从总体上保持一致;此外,注重方法论的解释力,即研究者如何选择研究对象、如何呈现研究发现以及如何对研究结果做出明确、详尽的解释(同上:53-54)。这说明语料库研究是一个不断检验和完善假设的过程,是在实证基础上的描写,但描写的最终目的是对翻译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2008年,浙江大学主办了第一届“用语料库进行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Using Corpora in Contrastive and Translation Studies,UCCTS)的国际会议③。就翻译研究来看,这次研讨会体现出语料库翻译研究视角的多元化特征。从内容上,虽然还是集中在翻译语言特征、语料库与词典学、专门用途语料库的翻译研究等课题,但研究切入点除形式方面的句法结构外,还延伸到了话语、修辞和准翻译文本等非形式方面。Rocha(2010)以多文类的英语-葡萄牙语平行语料库为基础,讨论英语回指指示词this的葡萄牙语翻译,展示了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话语分析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Ding et al.(2010)借助语料库,尝试建立英汉语中的隐喻翻译模式。Miao & Salem(2010)以傅雷译《约翰·克里斯朵夫》为语料库,将关注点放在译者注释上。此外,从内容上翻译共性研究已不再限于对假设的检验,而更多集中在对方法论的反思方面,尤其讨论了基于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的翻译共性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汉语等非印欧语系的语言。从对比模式上,已不限于单纯的平行或类比,而是多类文本的复合对比,如平行加单语库的翻译语言和中介语的类比。从技术层面看,仍然以平行语料库构建、语料库的对齐、语言单位识别与自动提取为主。语料库口译研究所占比重依然较小,内容和方法上主要还是以笔译语料库的研究模式为依据。

      同年,英国Multilingual Matters出版社出版了论文集《共用语料库:语言学家与译者》(Incorporating Corpora:The Linguist and the Translator)。此文集展示了语料库基础上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领域内的新发展,所使用语料库涉及英、法、汉、波兰、捷克、斯洛文尼亚、匈牙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单从语种范围扩大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语料库翻译研究发展之迅速。翻译共性依然是语料库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主题是对方法论的反思,尤其是对相关概念的认识。Mauranen(2008)指出,“共性”这一概念被一些学者(如Tymoczko 1998等)质疑,而且早先的某些假设与现有部分实证研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矛盾和重复,但这些并不能否定翻译共性研究的价值。出现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如局部共性与整体共性、语际共性与语内共性(或源语型共性与目标语型共性)的划分等。Mauranen认为“共性”并不一定意味着绝对法则,而在于对翻译语言的描写不仅有助于认识翻译的本质,双语加工语境下对语言的塑造更有助于理解其他类型的语言接触。Malmkjer(2008)从社会学和理论语言学的角度指出,规范属于社会文化范畴,而共性则属于认知范畴。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对翻译共性的认识已经超越语言或文本本身,开始转向文本之外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

      2009年,比利时根特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Ghent)主办了“语料库翻译学方法论新发展”(Methodological Advances in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的国际会议④。此研讨会的宗旨是“鼓励在较少被研究的语言中开展语料库相关研究,同时鼓励能够推进翻译研究方法论和概念边界的研究”。大会倡导的研究课题有:隐化、指示语转换、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信息结构的不同对称性、翻译语言的语域差异等。

      2010年,英国的艾吉西尔大学(Edge Hill University)主办了第二届UCCTS会议。此次会议以翻译、语言对比和应用领域的语料库为关注焦点。就翻译方面的研究课题看,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翻译共性仍占据一席之地,但侧重于实证基础上对方法论的反思。第二,更加关注语料库的文类(genre)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语料已不仅限于文学与非文学的划分,还涉及商业、旅游、医学以及航空等具体文类。第三,与翻译相关的语料库类型有所增加(如中介语语料库、多语语料库等),在此基础上的对比模式多样化。第四,从描写走向解释。2011年,英国Continuum出版社出版了《语料库翻译学:研究与应用》(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文集,展示了近年来此领域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进展。在内容上,从纯形式的考察对象转向话语层面,进而关注翻译带来的语言变化;在方法论方面,最大的进展是建立复合式的对比模式,并向过程和因果模式过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