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儿”和“差不多”的意义同异之辨

作 者:

作者简介:
袁毓林,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考察了“差点儿”和“差不多”中所含的隐性否定的语义层次,比较了这两个副词在语义结构诸层面(断言、推论、预设、情态)上的同异,得出结论:(i)“差不多VP”和“差点儿VP”的预设意义相同,都是“接近VP”;(ii)“差点儿VP”的推演意义是“没有VP”,断言意义是其预设和推演的合取;整个格式的语义区间由预设标定下限,由推演标定上限;(iii)“差不多VP ”的推演意义是“不一定正好是VP”(包括:“没有达到VP”、“超过了VP”、“正好是VP”),断言意义也是其预设和推演的合取;(iv)“差点儿VP”表示道义情态(庆幸/遗憾),“差不多VP”表示认识情态(不确信/委婉)。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03 期

字号:

      一、副词内含的隐性否定及其语法效应

      在现代汉语中,否定这一语义范畴往往跟其他情态范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纠缠。比如,否定副词“不”在表示否定的时候,多少跟主观意志(volition)相关;例如,“我不去”的意思是“我不打算/愿意/准备去”。而否定副词“没有”只用于否定已经发生的动作、状态,①更像是一种客观的叙述,②但跟时体(tenseor aspect)发生了关系。跟否定副词包含否定以外的时体或情态意义相反,有的情态、语气副词的意义中却包含着否定意义。这可以从有关词语的词典释义中约略看出。例如:③

      差点儿: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摔倒|~没考上大学;

      差不多:相差很少;接近;几乎:学期~要结束了|等了~两个小时|头发~全白了;

      几乎:①表示十分接近:今天到会的人~有五千人|这个结论,~没有人相信;

      ②差点儿:要不是你提醒,我~忘了这事儿|他两腿一软,~摔倒在地;

      险些:差点儿(发生不如意的事情):马往旁边一闪,~把我摔下来|~被人暗算。

      粗略地说,“差点儿、差不多、几乎、险些”等的意义可以概括为:“某种事情接近于发生,但是最终没有发生”。不管这些词语的构成成分中有没有否定语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包含着某种否定性意义。当它们进入句子(修饰谓词性成分VP)时,往往可以像“不、没有”等显性的否定副词一样,直接改变或逆转(reverse)句子的真值条件意义。例如:

      (1)a.李萍上了北大~b.李萍差点儿上了北大~c.李萍没有上北大

      a.同事们全来了~b.同事们差不多全来了~c.同事们没有全来

      a.电影票买到了~b.电影票几乎买到了~c.电影票没有买到

      a.小渔船翻了底~b.小渔船险些翻了底~c.小渔船没有翻底

      在上面的例子中,b句的意思近似于c句;因此,如果a句是真的,那么b句就是假的,反之亦然。

      正是这些副词中所包含的隐性否定(implicit negation)意义,使得由它们修饰谓词性成分所造成的格式,跟某些显性的否定格式有同义互释(paraphrase)关系。例如:

      (2)a.差点儿成功≈接近成功,但是没有成功

      b.差不多完工≈接近完工,但是没有完工

      那么,这种隐性否定意义在这些词语及相关句子的语义结构中,分别处于什么样的语义层次呢?具体地说,它们到底处于断言(assertion)层面,还是推演(entailment)层面,还是预设(presupposition)层面呢?这是本文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并且,本文正是希望从这种隐性否定的语义层次和语法效应入手,来分析隐性否定副词“差点儿”和“差不多”在语义上的同异,④更清晰地解释这两个副词在用法上的同异。

      二、“差点儿”与“差不多”的预设意义

      虽然“差点儿”和“差不多”都包含“接近”和“没有”两种意义,但是这些意义的语义层次是不同的,并且不同的副词之间还有一些差别。下面我们着重分析“差不多”和“差点儿”的意义差别及其在句法上的表现。因为作为副词的“差不多”和“差点儿”都只能作状语修饰谓词性成分,所以我们通过比较“差不多VP”和“差点儿VP”在预设、推演和断言以及情态意义方面的同异,⑤来揭示“差不多”和“差点儿”的意义同异。

      “差不多VP”和“差点儿VP”的预设意义相同,⑥都是“接近VP”。例如:

      (3)a.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

      b.*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还有不少黑头发呢。

      c.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不,还有不少黑头发呢。

      (4)a.爸爸的头发差点儿全白了。

      b.*爸爸的头发差点儿全白了,还有不少黑头发呢。

      c.爸爸的头发差点儿全白了,不,还有不少黑头发呢。

      例(3a)、(4a)“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差点儿全白了”为真的前提条件是:“爸爸的头发接近全白”;但是例(3b)、(4b)的后续小句“还有不少黑头发呢”跟先行小句的预设相矛盾,结果整个句子出现了语义反常(semantically anomalous)。⑦例(3c)、(4c)则通过“不”来进行语用否定(pragmatic negation):⑧否定“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差点儿全白了”这种说法的合适性(felicity),从而把它的预设“爸爸的头发接近全白”也否定掉了。结果,由于“不”对先行小句的预设的取消和纠正,整个句子在语义上没有问题。

      三、“差点儿”的推演意义和断言意义

      “差点儿VP”的推演意义是“没有VP”。⑨也就是说,如果“差点儿VP”为真,那么“没有VP”一定为真;如果“没有VP”为假,那么“差点儿VP”也一定为假。例如:

      (5)a.小明差点儿考上清华大学。

      b.小明没有考上清华大学。

      c.那年高考,小明差点儿考上清华大学。他当年虽然没有考上清华大学,但是七年以后居然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生。

      d.那年高考,小明差点儿考上清华大学。*他当年虽然考上了清华大学,但是四年以后居然最终没有拿到毕业证书。

      如果(5a)是真的,那么(5b)也一定是真的;如果(5b)是假的(即“小明考上了清华大学”),那么(5a)也一定是假的(说错了、表达不当、或者说了假话)。有时候,“差点儿VP”的推演意义“没有VP”可以在后续句中表达出来,如(5c)所示;⑩并且后续句中不能有跟推演意义相矛盾的小句如(5d)所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