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来,西学东渐,中国传统学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面临着存亡危机。随着西方学术影响的日渐扩大,汉语言文字学研究基本上实现了脱胎换骨的重建,自觉或不自觉地抛弃了语文学的研究传统。在这个历程中,尽管也有许多学者思考并尝试建立符合汉语言文字实际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但是,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本质上却无法走出对西方语言学研究的模仿和照搬。① 以《说文解字》(以下称《说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字学研究也不例外,随着现代语言学的传入,一些文字学研究者试图摆脱《说文》影响而创立新说,有的人甚至奉西学为神明,无知地否定和批判《说文》和传统文字学。随着中国学术的发展和进步,近来一些学者深入反思和重新估价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传统和现状,呼吁“以我国语言学的优良传统为根源,取西方以及其他地区的语言学精华而融通之,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为建设创新型的中国语言学而奋斗”。②就文字学研究而言,重估传统也可以说就是重估《说文》,就是再次发现《说文》的潜在价值,并从中寻求建构适合汉字实际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我们认为,作为汉字研究的经典性著作,《说文》博大精深,蕴涵丰富,许慎的一些重要的文字学思想及其价值至今尚未被后人充分认识到,有待当代学者进一步去发掘和弘扬。我们提出汉字阐释问题,就是试图回归学术传统,从传统文字学中汲取学术创新的营养,探讨建立一门属于中国语言学的独特学问——汉字阐释学的可能性。 在汉字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汉字的阐释问题实际上是汉字研究的核心问题。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对汉字的认知和解释,既是起点也是终点。认知汉字的形音义并做出合理的解释,是学习者、教学者和研究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学习者在汉字习得过程中,逐步认知汉字的各种属性(形、音、义),从而达到了解汉字知识并学会书写和应用汉字。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汉字认知过程,也就是汉字习得的过程。对普通的语言文字学习者来说,学会运用也就达到了目的。 教学者为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尽可能地对汉字的各种属性给出合理的解释,这种解释是建立在研究者对汉字阐释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涉及汉字研究中的阐释问题。 汉字的阐释实际包含两个不同层次:一是为一般汉字习得者更好学习汉字,对汉字属性做出必要的解释,比如汉字教学过程中的字形分析、字音描写和字义解说。二是对汉字属性形成的原由予以揭示并做出解释和说明,其目的是要阐明汉字构形的“所以然”,比如汉字形体来源、音义关系的分析等,这种分析往往涉及汉字构形的功能及其文化蕴涵。 汉字阐释牵涉的问题相当复杂,面对数量巨大、内容庞杂的汉字体系,阐释者如何分析解释,影响汉字阐释的要素有哪些,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和方法,如何有效建立汉字与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联系,历代汉字阐释的成果如何甄别,能否建立科学的汉字阐释模式,诸如此类,都需要进行深入的专门探讨,我们将研究探讨汉字阐释问题的专门之学,称之为“汉字阐释学”。 《说文》可以说是汉字阐释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不仅对所收全部汉字的形音义及其构造意蕴进行了力所能及的阐释,而且许慎阐释汉字的理论、方法和经验,决定了长期以来中国文字学研究汉字的基本方式和方向,确立了汉字阐释的基本模式和传统,同时也为汉字阐释学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下面我们看一个例子,《说文》卷一“王”字: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对“王”的解释体现了许慎说解文字的基本方法和目标追求,也包含了他的汉字阐释思想。“天下所归往”说的是“王”的读音来源,即“王”的读音源自“天下所归往”的“往”;“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这段文字是要阐释“王”字为何写成“三横画一竖画”,说的是“王”的构形意蕴,即字形构造的理据。比较一下现在通行的权威工具书,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工具书只是注明“王”字读音和字义,一般不再说明其读音的来源和构形的理据,也就是说现在基本上放弃了《说文》的释字传统。即便如此,汉字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却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因此,关于“王”的解释,一直是学者所关注的问题,后来也提出了不少新说,如:王字“从火为旺本字”说、“象王冠”说、“象人端拱而坐”说、“象牡器之形”说,现在大家比较赞成吴其昌、林澐“象斧钺之形”的说法。③ 上举新说,虽然多不同意许慎对“王”的阐释,其解释也已超越许慎,但是在方法上,则依然继承了《说文》开创的汉字阐释传统,那就是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出发,通过分析汉字构形及其蕴含的文化要素,来揭示汉字构造和发展与中国文化的深层关系,从而阐释汉字构形的理据、特点和规律。这种汉字阐释的方法,已突破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系统的层次,将汉字阐释从语言层面上升到与历史文化的研究相结合的层面,我们曾将具有这类特征的汉字阐释称作“汉字的文化阐释”。④提出“汉字的文化阐释”,是试图继承和发扬《说文》汉字阐释的传统,发掘《说文》所具有的当代学术意义和重要价值。而“汉字阐释学”的提出,则是对“汉字文化阐释”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尝试建立一个跨越语言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和思想文化史等不同学科的交叉边缘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