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表达权与媒介管制

——以英国庸俗节目内容规制为例

作 者:
杨丹 

作者简介:
杨丹(1978-),女,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英国电视节目内容管制经历了标准从高雅到通俗的转换,受众自发进行净化电视运动,促进电视节目管制立法的历史演变,形成了在广播电视法框架下受众参与、媒介自律、法律规制、政府控制相结合的管制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将受众看作是电视节目的接收者,还充分尊重受众作为公民和电视节目的消费者的身份,在电视节目管制框架的关键环节让受众积极参与,采用多层次、多渠道的管制手段,充分尊重和保障了受众的表达权利。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12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2)05-0193-04

      近年来,我国电视文化市场日益繁荣,竞争更为激烈,各种真人秀、选秀、电视相亲等人情味浓厚的节目形式层出不穷。但是,电视节目通俗化的同时却不可避免带来了庸俗化的现象。电视节目内容不断挑战受众感官和社会道德的底线,引起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我国对电视庸俗节目的管制因此也得到了不断加强,国家广电总局对庸俗节目的“叫停”举措起到了一定的净化电视节目内容,守护媒介道德界限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场化媒介的本质是竞争,对受众注意力和感官刺激的争夺,使得电视节目庸俗化成为常态,这在市场化媒体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也是一个问题,本文对英国电视庸俗节目内容规制进行了梳理,发现英国采用的是受众参与、媒介自律、法律规制、政府控制相结合的框架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管理,而且公众在积极促进电视节目内容管制的立法、执法这一决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电视节目的监督和管制过程中也成为积极的管制主体,体现了英国媒介管制充分尊重和保障受众表达权利的特点。这对我国将来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常规化管理具有借鉴作用。

      一、从高雅到通俗:英国电视节目内容标准的受众取向

      英国的电视体制是“公共服务广播电视”(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这是由80年前BBC的创始人约翰·里斯提出的,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的一种大众传播制度。公共服务广播电视的核心理念就是广播电视节目应该为公众提供信息、教育和娱乐服务。在最初的岁月里,对公共服务心怀虔诚的里斯对BBC的节目质量期望很高,要求它必须达到高雅的标准,而不是沦为为金钱服务的庸俗之物。这种家长式(paternalistic)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要制作出品质优良,精美高雅的节目内容,并且引导听众去欣赏这些节目内容,达到教育大众,提升大众品位的目的。在广播电视刚刚出现的年代,尤其是在英国BBC在节目资源占垄断地位的时期,人们对这种新的传播技术还有新奇感,对节目的选择范围很小,再加上BBC公共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这既形成了BBC一贯的高雅风格,又树立了公众对公共服务电视的信任。

      BBC长期坚持生产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在电视行业蓬勃发展,节目内容日渐丰富的60、70年,有时候难免有曲高和寡之嫌。这在当时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对电视节目标准的思考。早期的BBC是通过温和地引导听众去接受更高质量的节目,尤其是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节目,从而逐渐地使听众形成收听高品位节目的习惯,达到教育大众的目的。[1][p66]

      这种对节目品位的认识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但是管理者对什么是好的广播节目并无具体认识,在实践中认定节目品位的方法只是偶然性的,当好的节目出现了,它就能代表好的品位,没有什么方法能够为节目进行事先的归类,实际上,是广播者自己去揣测所谓的高品位节目的标准,当节目播出之后,已经没有机会对它们进行评价了。这无法解决广播节目的两难处境,也就是说,能满足大部分听众的节目并没有什么文化内涵,而高品位的节目却不能服务于整个社会。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Pilkington委员会提出的方法是抛弃原来的家长作风,更多地把公众(Public)看作是大众(Mass),为大众提供充足的节目来源,同时引导他们去选择品位比较高的节目,而节目的品位标准只要稍稍有所超越就可以了。在这样的宗旨下,商业电视诞生之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对BBC的节目进行补充,使得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选择范围加大加深,既可以选择BBC的高雅节目,也可以选择ITV的通俗节目。

      70年代的安南委员会则进一步开放了节目品位的标准,不是从提高节目品位的角度,而是从促进节目多样性的角度去考察这一矛盾。它指出,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Plural society)里,多元价值的混杂使得节目标准不可能单一,因此广播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避免生产引起观众不快的节目内容,考虑到哪些内容会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避免播出。[1][p68]

      至此,对节目内容标准的认识从最高标准走向了最低标准,也就是说,从怎么提高节目品位,维持高品位节目内容,走向了如何制定节目品位的底线,保证不突破这一底线。而对公众负责的核心也从制作单位制作高品质的节目,引导并转变大众的品位,转换成播出单位提供丰富的节目菜单让观众去选择,而播出的方式要符合某些最低标准,引导观众去选择恰当的节目。

      二、“净化电视运动”促成电视节目立法

      就在业内人士对公共服务广播的责任理念发生转变的时候,媒体从业者也在实践上反映着理念的变化。ITV和Channel 4的成立就是这种理念的直接产物。其基本思路就是在保持BBC作为独立的公共电视机构,秉承一贯的高雅风格的同时,引入另外的独立电视机构,通过对节目内容侧重点的设计而形成对现有的BBC风格的补充,在财政上也采取与BBC不相同的广告赞助的形式,但是这并不同于美国的纯商业电视,不采取放任自流的竞争手段,而是在整个公共服务框架之下使节目内容多样化的一种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