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广播业借助法规政策的推动,立足自身的特性和传播规律,以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为核心举措,在频率改版和机制革新、重大事件宣传报道、加强与新媒体融合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和大胆探索。这些努力和探索,使广播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呈现出和谐发展的态势,从而向做大做强的既定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频率改版和机制革新同时并举,夯实广播的发展基础 在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广播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这一认识,2011年的广播业正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进行频率改版的同时对原有的机制进行了革新,努力建立适应广播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释放广播潜在的发展活力,从而为广播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频率改版,坚持受众本位,强化服务理念。广播作为线性传播媒体,具有信息稍纵即逝、不可复听的缺陷。因此相对于其他媒体,广播更要坚持受众本位,树立受众服务意识,以此提升广播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力。2011年,中央电台和众多地方电台对原有频率进行了改版,以突出服务受众的理念。 作为广播电台的首席频率,新闻频率在此次改版中突出服务性,努力为受众提供全方位的资讯服务。10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迎来新一轮的改版。改版后的中国之声通过公益报时向公众传递公益理念。在新闻报道上,中国之声在强调“快字当头”的同时,着力实现报道的分层有序:滚动最多的《央广新闻》以半小时为单元,重点强调回归本源,从新闻元素的5个W出发,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人物、第一真相/第一背景、第一评论/第一解读五个子栏目来分类新闻内容;新开设的44档《此时此刻》以“说新闻”的方式为听众集纳最新消息、网络热点热议和生活服务提示;新创办的《阳光求证》定位于为公众解疑释惑;早前创办的《央广新闻热线》继续履行回应公众关切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的职能。 为了强化服务受众的特征,上海电台于5月27日改版,改版后的上海电台打破“你播我听”的传统广播模式,打造“你说新闻大家听,你有困难大家帮”的广播社区新格局。此外,河北新闻广播、抚顺新闻广播、泰州新闻广播也纷纷改版,强化其服务受众的特征。 在新闻频率进行改版的同时,其他频率也结合自身特色和定位,通过为受众提供专业化的播报内容来体现服务受众的理念。5月16日,湖北生活广播进行了重新定位,从“都市人的生活,有车族的广播”转型为“爱尚生活,爱上966”的时尚健康生活广播。7月6日,河北交通广播全新改版,改版的节目体现了“专业服务、快乐随行、贴心关怀”的理念,更加凸显交通特色。此外,沈阳都市广播、西安音乐广播也对原有的节目进行了局部的调整。 机制革新,遵循业态规律,实施科学管理。在电视媒体依然强势、新媒体不断冲击的形势下,广播要想在大众传播中占据主流地位并获得长远发展,仅仅依靠频率改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深化机制革新着手,在遵循广播业态规律的基础上改变现有的运营架构和管控模式。2011年,中国广播迈出了机制革新的新步伐,中央电台和地方电台都紧紧围绕改革的主题,对现有的运营架构和管控模式进行了调整,实施对广播的科学管理。 广播机制革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进人才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二是加大与同级别电视台的合并重组力度。3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取多项措施对岗位设置和岗位管理、考评体系以及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全面的绩效配套改革。5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核算人力成本、建立人力资源配置体系、完善编外人员薪酬结构等方面着手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与此同时,地方电台也进行了机制改革。安徽电台试行项目责任制,将全套广播节目在全省分成3个责任组,实行责任到人的分片管理。浙江交通之声则在浙江广电广播频率内部率先设立首席评论员和首席记者,全面推进全员竞聘上岗。此外,湖南广电、重庆广电等也结合自身实际对人才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进行了相应的革新。 在同级电台电视台合并重组方面,2011年两台合并力度进一步加大,范围也拓展到了西部地区。从1月份开始,山西、陕西、青海等地的电台电视台相继进行了合并重组。贵州和云南的省级电台电视台也有望在年内实现合并重组。作为两台合并重组技术平台的广播电视技术中心也开始在山西、四川、乌鲁木齐等地启用。电台与电视台进行合并重组,一方面能够借助电视资源优势扩大广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能够协调播出与发射部门,提高广播的收听率和覆盖范围。 对内报道和对外宣传不断创新,凸显广播的强势地位 本年度中外大事不断。中国广播通过不断创新传播手段、传播形式、传播视角,在全国两会、纪念建党90周年、日本地震及其引发的核泄漏危机等国内外大事的宣传报道中凸显了主流媒体的强势地位。 创新传播手段,运用全媒体传播,形成宣传报道的新优势。对于全国两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仅靠广播单一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其规模和影响力有限。要想实现宣传报道的规模和影响力,广播必须运用全媒体传播手段,与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联手,使广播的宣传报道得到多重传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两会报道中,创新传播手段,运用全媒体传播,形成了宣传报道的整合优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动了中国之声、经济之声等广播频率资源,和中国广播网、手机中广网等网络媒体资源以及中国广播报、《中国广播》杂志等平面媒体资源,通过现场直播、系列报道、专栏专刊、网络专题、手机视频等多种传播手段和报道方式,实现对两会报道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的多介质传播,充分满足了受众多样化的需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则以“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为技术平台和媒介基础,依托旗下的国际在线中文频道,通过与苹果手机杂志和新浪微博进行合作,进行了“国家意志与公民表达——125个人的‘十二五’”的主题报道。整个报道活动以音、视、网、书、手机杂志等多种形式呈现,充分显示了广播在对外塑造国家形象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