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研究者在探究如何将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时,应该将艺术纳入其研究方法中,从而为教育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及教育实践提供新的视野和角度。[1]从70年代初期开始,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作为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崭露头角。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目前,西方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已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跨越了艺术、教育与科学研究的边界,力求推翻传统实证主义认知的确定性,冲破先设研究计划的圈定,摆脱固定研究程式的羁绊,提倡视角的多样性,用超越语言的开放式对话来探寻合理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然而,这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在我国却鲜为人知,更不用说将它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本文就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介绍其缘起、发展及区别于传统质性研究方法的特征,分析其具体研究程序和步骤,挖掘其中西方理论基础。 一、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的缘起与发展 “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与“量的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之间的持续争辩是推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2]“质的研究”强调研究者作为参与者,对社会现象进行主观深入的解释性理解;“量的研究”则致力于将研究者作为客体,将社会现象数量化以追求客观的研究结果,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研究范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倡导多元化、反对霸权主义、强调差异等观点为主要特征。这种思潮在教育研究中集中表现为:坚决维护事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主张各种范式并行不悖、相互竞争。[3]这些新的观点对“量的研究”或“质的研究”发展和变革提出了新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和信息的全球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越来越密切,并更加强调民族独特性与民族认同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境下,教育研究者们越来越多地思考新的路径来实现对复杂多样的教育现象的多元解读和深层剖析,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应运而生。 美国学者艾略特·艾斯纳于1994年指出,在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中,成功的研究者需要具备新的研究技巧,由于艺术是人类感觉的集中表现,因而应鼓励研究者在现有的艺术与文学领域中寻求帮助。他认为:“美术、音乐、舞蹈、散文和诗歌都是一些已经被创造出来的具有很强表述功能的形式”,并提倡将这些艺术形式与教育研究相结合。[4]同年,艾略特·艾斯纳与汤姆·巴罗内、伊丽莎白·瓦伦斯和大卫·弗林德斯等人将艺术取向研究理念引入教育领域——设计了一门研究生课程,以各类艺术形式作为理解课程问题的一般工具,来评估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表述事物性质的能力以及对艺术表现技巧的掌握情况。上述学者的努力使艺术取向教育研究从抽象的理念层面走向了实践的操作层面。 从1994年至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每年都涌现出一些运用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成果,如"Flyboy:Using the Arts and Theatre to Assist Suicidal Adolescents"[5]、"Carving Beautiful Lives:Shaping Folk Arts in the Yangtze's Three Gorges"[6]等。从1999年开始,巴罗内和丽欧拉·布雷斯勒主办了多媒体形式的《教育与艺术国际学术期刊》,该期刊成为汇集世界各国艺术取向教育研究前沿成果的标志性刊物。另外,西方学者们还撰写了有关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的专著,如"Arts-based Research in Education:Foundations for Practice"[7]等。这些成果的问世对于推动西方学术界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西方艺术取向教育研究的成果日益呈现出与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等传统或现代理论流派联姻的特点。并且,研究者已从过去集中采用文学艺术形式作为媒介扩展为广泛运用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等多种媒介形式。诗歌、绘画、雕塑、摄影、多媒体、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与教育研究相融合,使这种新的研究方法日渐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态势。[8] 二、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的特征 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尝试将文学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等)、视觉艺术(绘画、摄影、雕塑等)、表演艺术(戏剧、舞蹈、宗教仪式等)等多种艺术形式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使研究媒介和材料的呈现方式超越传统的文本,扩大研究的场域。[9]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跨越了艺术、教育与科学研究的边界,推动着社会科学研究由传统的强调技术理性向侧重人文关怀转型。虽然这种研究方法的出发点与指向依旧是教育政策、理论与实践,但是它摆脱了传统的功利目标,不拘泥于一定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得出确定性封闭式的结论,而是更倾向于通过广泛参与式的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形成生成性和建构性的反思与理解。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在总结了十几年来艺术取向教育研究的学位论文后发现,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并不是传统质性研究方法的简单扩展和延伸,在后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它更具独特创新性。[10]笔者认为,与传统质性研究相比,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