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学习环境下知识管理模型理论分析与建构

作 者:

作者简介:
潘基鑫,华北科技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北京 101601;程璐璐,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原文出处:
现代教育技术

内容提要:

以泛在学习环境为视角,借鉴现有知识管理模型的要素和功能模块,并独创性地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理论层面分析并建构了泛在学习环境下知识管理模型,以期为泛在学习的普及和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10-0028-06

      一 引言

      随着泛在计算的提出,泛在学习已成为教育技术领域中一个新兴的课题。而知识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管理中,是知识经济时代基于对“知识有价值并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思想体系。泛在学习是指在泛在技术和普适计算的情景创设和支持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认知目标,积极主动地、随时随地利用易获取的资源来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它是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泛在学习环境是一种整合了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自然空间和智能空间等多个层面和维度的学习环境。它可以提供相互操作、普适和无缝的学习体系,将学习环境里的协作者、学习内容和学习服务等要素进行联系、整合以及实现它们之间的共享。[1]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指出:在信息时代,最稀缺的资源不再是信息本身,而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如何让信息和知识在泛在学习环境中有效地获取、储存、共享和创新,是目前乃至今后较长时间内教育技术工作者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建构泛在学习环境下的知识管理模型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 传统知识管理与泛在学习环境下知识管理

      传统意义上,知识管理主要包含对知识内容的管理和对知识过程的管理两个方面。以前者为基础,通过知识过程管理使知识内容资源不断更新与扩充。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管理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与强化。在远程教育初期,学习者通过知识管理能够创建真正有效的虚拟空间,实现知识的共享。这两种知识管理都以知识或信息为核心,注重知识的获取、存储及扩散。在网络数字化时代,学习者在知识管理中运用技术工具和程序来处理和存储教育领域中的知识和智慧,并通过网络使得整个教育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传播、共享和访问。[2]这种知识管理模式以个体知识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协作交流,并应用在具体情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泛在学习环境下,泛在技术及普适计算的不断应用发展,为学习者知识管理提供了便利的无处不在的信息资源、无缝的技术支持,为学习者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同时,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者是一个无限扩充的群体,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用户产生,而且同一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也会有不同的需求,要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基本保障。[3]因此,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知识管理是指在泛在技术和普适计算所形成的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中,学习者利用便捷的泛在设备获取、编码、存储、应用和创新知识的管理过程。这种知识管理模式淡化了技术因素,强调组织文化的氛围和情景联结,其实质是把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成系统化、可利用和易扩展的知识,实现学习者现有知识和原有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在分析和总结目前国内外知识管理模型的基础上得出:现有的知识管理模型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能够整合知识管理的基本要素及其内部关联,强调技术环境的搭建。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系统性有待完善、缺乏统一标准。(2)人和技术因素在知识管理中的地位失衡。(3)忽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4)缺乏人性化和智能化。(5)忽视知识的共享与创新。[4]鉴于此,笔者下面将主要从模型分析、模型设计和基本构架等几个方面对泛在学习环境下知识管理模型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研究。

      三 泛在学习环境下知识管理模型分析

      1 需求分析

      在信息社会的环境下,学习内涵、学习方式和学习意义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学习者的需求也朝着人性化、多样化、专业化、开放化、主动化的方向发展,而泛在设备和普适技术更是强化了这些需求。传统的管理方法以产品为核心,自然资源是“本”。而知识管理以学习者为中心,知识是力量之源。与信息管理不同的是,知识管理把人力、物力、信息和关系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人、技术和过程等要素联系起来,追求资源和要素之间的平衡和发展。知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编码、知识存储、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等几个阶段,其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生存能力和竞争优势,目标是确保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正确的知识,以便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在泛在学习环境下,知识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拓展。此外,从知识管理模型的特点入手,目前的知识管理模型大多呈金字塔型的结构,信息交流繁杂,传播路径长,系统相对封闭。泛在学习环境下的知识管理模型应该是流线型、扁平化的结构,摆脱了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知识获取便捷,减少了传播流程,信息可以通过组织中任何一位成员和环节进入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呈现开放性、多中心性、自成长性和动态发展性等特点,其组织关系结构也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呈现层次扁平化、组织资讯化、系统透明化的形态。

      2 理论支持

      (1)联通主义

      联通主义认为学习不仅是个体的内在心理活动,还是内外部知识和信息节点产生联通的过程,找到知识并产生连接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联通主义把学习情景视野放在了网络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中,认为“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联结过程”[4]。泛在学习环境下知识管理除了可以作为独立完整的学习单元存在外,还可以作为学习者认知网络联通的中介点,即学习者进行知识管理时,可以透过泛在学习环境实现人际和社会认知网络的构建,这与联通主义学习观所倡导的“联结和再造”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2)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关注的并不是知识本身的状态,而是人们参与的活动、人们在活动中使用工具的本质、活动中合作者的社会关系和情境化关系、活动目的和意图以及活动的客体或结果。[5]活动理论认为知识管理的过程是通过工具作中介的,主体通过各种工具方法和技术手段作用于客体。工具在活动中自我发展,并被创造转换成新的制品。因此,不同种类工具对知识管理的本质属性和内部心理机能都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