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全球多极增长格局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毅夫,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原文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2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前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中国文化的成就处于世界顶峰①。工业革命以后,西方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中国的经济和国际地位急剧下滑,到了19世纪中叶后,当亚非拉许多地方成为西方强权的殖民地或是势力范围时,中国也变成为一个贫穷、落后、割地、赔款、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②。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地民族主义风起云涌,民族自决之声此起彼伏,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终于迎来摆脱殖民统治、独立建国、自主发展的机会。

      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以天下为己任,从鸦片战争到现在的160多年时间里,一直在探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国内、国外学者把中国的落后归结为中国儒家文化的保守和顽固,提出打倒孔家店,认为中国要复兴必须彻底铲除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这种传统文化导致中国落后的说法影响深远,上世纪80年代中,一部在国内名噪一时的电视系列片《河殇》中,作者把中国的文明称为黄色的文明,把西方的文明称为蓝色的文明。他们认为黄色的文明是内向的、保守的,蓝色文明是外向的、开放的、积极的,中国要现代化必须从黄色文明变成西方的蓝色文明即是例证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显然并未如上述学者所思考那样,先进行文化的改造再取得经济的发展。1979-201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9%,总量增长了20.6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大为提升。在人口这么众多、条件这么差的基础之上,能够维持这么长时间的高速的发展,堪称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Lin,2011a)。而且,自2008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维持强劲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拉动力。现在许多国内外学者和国际机构的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很有可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到2030年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其他不同文化体系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将充满活力,共同引领全球经济增长,21世纪将会是全球经济多极增长的世纪。④

      本文将从经济的发展是否代表着文化的复兴,几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国文化是否可承载中国的现代化等问题为切入点来探讨中国文化复兴的问题,并论证21世纪多极增长的世界格局里将可能是各个不同文化体系的国家一起发展、共同繁荣、相互辉映的世纪。

      二、文化的内涵

      要回答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否代表文化的复兴,必须了解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复兴。根据汉语大词典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可代代相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除了强调可代代相传之外,此定义跟马克思所主张的人类社会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之内涵基本一致。然而不同的学者因分析的方便,对文化的内涵会有不同的划分,我个人在研究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时倾向于使用费孝通先生的老师——人类文化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划分法,他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⑤:器物层次,也就是生产、生活工具和生产方式;组织层次,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精神层次,即人的伦理、价值取向等⑥。其实,这三个层次与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划分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应来看,器物、生产、生活工具、生产方式是经济基础,而组织和伦理、价值是上层建筑。

      一个文化体,在没有外来文化撞击的时候,它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会形成一个自洽的实体。比如,在原始社会里,生产工具是石头,生产方式是游猎,经济、社会组织方式是公社,伦理、价值是共有、共享。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公社的组织方式有利于发挥打猎时的规模经济,共有共享的伦理价值则有利于克服因为生产力水平低、食物不可储存给每个人的生存带来的风险。所以,这种价值伦理、组织方式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相洽的。后来生产力水平提高了,由游猎进入到农耕,由以石头为工具进入到以铜器、铁器为工具,组织的方式则演进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宗族社会,伦理、价值由原来的共有变为私有。这种演变归因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农耕的生产方式中,只要每个人努力,将来生产、收获多少是可以预期的,而且,生产出来的粮食是可以储存的,所以,以家庭为单位的宗族社会组织和私有制的价值伦理有利于提高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单个家庭为克服各种风险透过血缘的纽带来解决生存保障的问题。如果没有外来文化的冲击,在长期的实践中,每个文化体应该都会是器物、组织、价值三个层次自洽的实体。

      三、文化复兴的内涵

      文化复兴的概念应该与“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及“绵延不断的文化”相对应。谈文化的复兴表示我们的文化过去曾经是先进的文化,而现在变为落后的文化。那么,何谓先进文化?何谓落后文化?另外,如果不是一个“绵延不断的文化”也就无所谓复兴不复兴的问题,如果一切都是重新开始,何言复兴?

      第一,文化的先进与落后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决定的标准在于经济基础。当两个文化相冲突时,其差异性会在前面提到的三个层次上表现出来。1840年鸦片战争时,从器物层次看,中国的生产活动以农耕为主,西方已进入到工业化生产,中国的战争武器是弓箭、长矛,西方则是铁甲船、大炮。组织层次上,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制,西方则是民主共和或是君主立宪。价值层次看,中国是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而西方则是以基督教伦理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当文化的三个层次都存在差异时,何谓先进?何谓落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共有、共享与农耕社会里的私有相比,前者有利于分担风险、保障生存,后者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各有利弊。儒家的核心伦理价值“仁”和基督教的“爱”,都有“爱人”之义,前者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出发,而有亲疏远近之分,后者以神为纽带,而有教徒和非教徒之别,也难分高下。其实,把人类文化分为先进与落后的主要评判标准是经济基础,也就是器物这个层次,如生产工具、战争工具等等。当我国还在用耕牛时,西方国家已用拖拉机,生产效率高下不言而喻。19世纪时,我国使用大刀、长矛,而西方使用洋枪、大炮,因此英法联军能以两万余人,长驱直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所以,文化的先进、落后在于经济基础的差异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