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

——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颜色,电子信箱:seyan@gsm.pku.edu.cn,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100871;刘丛,电子信箱:congliu@email.arizona.edu,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经济系

原文出处:
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利用从第一历史档案馆获得的清代1742-1795年15省的府级主要粮食品种月度价格数据,本文通过回归和协整分析比较了清代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差异,发现18世纪时南方粮食市场的整合程度显著优于北方市场。在对区域面积、粮食品种进行稳健性检验并分析了天气冲击和政府干预等因素以后,本文发现南北方差异依然显著。而交通条件,特别是水路交通的差异是导致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北方河流,特别是黄河,无法像南方河流那样促进交通条件改善和市场发育,是导致南北方市场整合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2 年 02 期

字号:

      JEL Classification:N75,R11,O13,O18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市场发育与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已经提出市场交换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可以促使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引起分工的产生和生产力的提高,从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自亚当·斯密以后,学者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市场发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市场整合。一些学者认为,市场整合可以带来专业化、技术扩散、生产成本降低等诸多好处,从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发展(Unger,1983;Allen & Unger,1990)。Studer(2009)比较了工业革命前后西欧沿海低地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粮食价格序列,认为地理因素导致的市场整合程度差异先于工业化而产生,且市场整合程度较高的沿海地区率先发生工业化,由此说明市场整合是工业革命的可能原因。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市场整合是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变动的结果(O'Rourke & Williamson,2001),或者市场整合不一定伴随经济增长而发生(Clark,2002)。

      此类研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衡量市场整合的程度。一个被广泛采用的方法是计算两个市场之间价格同步变动的幅度。这种方法以“一价定律”为基础,认为在两个整合程度很高的市场上,套利会使两个市场的价格水平存在共同波动的关系。反之如果两个市场非常分隔,套利无法发生,那么各自的价格不会同步变动。例如,Studer(2008)使用统计指标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工业化革命之前印度粮食价格的相关系数和波动性,认为当时印度市场的整合程度比西欧市场有很大差距,并将其归因于印度当时的运输成本和政治分割。Persson(1999)使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西欧谷物市场的整合程度,发现在16—19世纪,由于运输成本的降低,西欧粮食市场的整合程度逐渐增加。Stephens et al.(2008)使用转换误差修正模型(switch error correlation model)考察了津巴布韦番茄市场的整合情况,认为除了物理贸易流动之外,信息的流动会影响空间价格的调整和贸易模式。Andrabi & Kuehlwein(2009)通过比较不同截面的系数和固定效应分析方法衡量铁路对印度市场整合的作用。在考虑天气、是否大城市、是否沿海等因素之后,认为铁路带来的交通便利和信息流通可以解释20%的价格趋同,但是天气、是否沿海等因素同样可以影响市场整合的发生。

      近年来一些学者同样开始关注中国历史上的市场整合问题。中国在历史上多给人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印象,似乎市场的发育程度和作用都非常有限。然而,随着史料和历史细节逐步被发掘,最近的研究已经证明明清时期中国的市场形态非常接近自由市场。当时的市场网络复杂而广泛,政府政策有助于改善和维护而非压抑市场制度(许檀,2000;彭凯翔,2006)。东西方比较亦显示,工业化前的欧洲与中国的市场发育程度至少是可比的(Pomeranz,2000)。在这些对于历史上中国市场整合的研究中,学者多注重引述史料还原小范围市场的组织形态与联系(如许檀,1995;Pomeranz,2000),或采用定量方法研究某一区域内部市场的整合程度(如Li,1992;Perdue,1992;Wong & Perdue,1992;陈春声,1993;李军等,2008),或考虑运输成本变化对于小范围粮食市场的冲击(如冯颖杰,2011)。这些研究固然扎实,但对宏观层面市场整合程度的理解较为欠缺。近来这一领域突破性的进展来自Shiue和Keller。他们通过对清代中国南方的粮价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工业化前的欧洲与中国南方特别是长江三角洲一带的市场发育程度是类似的(Shiue & Keller,2007)。但是,他们的研究与前文所述其他研究均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中国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经济体,而是包含了以南北为基本分界的多个经济区域。①Shiue和Keller虽然指明在中国市场中存在地理分割,但是在跨国比较中仍然使用中国南方的整合水平作为整体中国市场整合水平的替代。事实上,由不同的自然条件导致地理分割将使得全国的内部市场相互分割,而各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状况正与各地的市场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考察中国内部各区域市场整合程度的差别,将有助于我们发现中国各经济区域的不同特点,判断在某地区的市场发育过程中,到底是何种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不同地区市场发育不平衡的状况,特别是南北差异造成的市场整合程度差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也会对当今经济发展过程中政策的制定与决策产生积极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整理了一套时间和空间覆盖面较广的清代粮食价格数据,并利用回归与协整的方法对此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了18世纪中国南北地区市场整合程度的差异。粮食贸易在18世纪国内贸易活动中占主导位置,因此粮食市场的发育程度可以作为衡量整体市场发育程度的有效指标。我们分析并比较了包含121个府的南方大米市场和68个府的北方小麦市场的各自整合程度。我们的粮食价格数据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宫中粮价单”。此粮价单记载了1736年至1911年20个省份逾40种粮食的价格。我们选择1742-1795年府一级的大米和小麦价格计算相关系数并进行回归分析,比较两区域内粮价共同波动的幅度。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南方市场粮价的关联更为密切。我们进一步使用协整方法考察粮食市场的价格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线形关系。协整分析显示南北方的τ统计量差别十分显著,因此可以认为南方市场比北方市场的整合程度更高。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对回归中没有考虑的区域面积和粮食品种差异进行了稳健性检验,讨论了天气、政府作用等因素对衡量结果的作用,并由粮食市场的研究推广至其他商品市场。更进一步,我们研究了导致南北市场整合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系列可能原因,发现由自然环境,特别是河流分布导致的交通运输条件差异是造成市场整合差异的最有可能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