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江南农村“过密化”问题的微观分析和统计验证

作 者:

作者简介:
柳平生,经济学博士,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厦门 361021;葛金芳,北京师范大学“985”特聘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浙江学刊

内容提要:

本文对黄宗智“过密化”理论作出修正,认为近代农业经济存在“过密化”现象的条件是小农劳动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MR<MC),而不是如黄宗智所说的“劳力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之后”;并比较江南小农种植一季一亩水稻转向一季一亩棉花所造成的成本与收益的变动。统计资料的验证表明,多数年份中植棉收益不如种稻,而劳动耗费却更多,证明“过密化”现象在近代农村经济中普遍存在。而市场化条件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过密化进程得以延缓、中止并最终逆转的根本途径。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2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美籍华裔学者黄宗智于1985年和1990年在其两部名著《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以下简称《华北》)和《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以下简称《长江》)①中提出的“过密化”(Involution,一译“内卷化”)理论②,在中美学界持续激起热烈讨论。在美国,有布兰特(Loren Brandt)、罗斯基(Thomas Rawski)、科大卫(David Faure)以及彭穆兰(Kenneth Pomeranz)等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中国近代农业经济不存在黄宗智式的“过密化”现象,而是一种真正的“发展”。③中国学界,除吴承明、曹幸穗、夏明芳和侯且岸等人表达支持外,④更多的研究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中国学界的反对意见大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论证思路:一是史料实证方法,如侯杨方、方行、慈鸿飞、郑起东、周建中等人的成果;⑤二是建立理论模型的方法,如冯小红、刘世定与邱泽奇、陈勇勤、郭继强和张同龙等人的论文。⑥中外学界的讨论表明,到底怎样理解“过密化”内涵并不仅仅是一个学理意义上的概念问题,而是事涉如何评判我国小农经济的发展水平、如何把握近代中国经济运行轨迹及其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值得进一步考察和探究。本文的工作思路是从探寻“过密化”的确切含义入手,通过构稽近代江南小农水稻、棉花种植的统计数据,对小农经营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边际分析,以期验证“过密化”理论与近代农村经济现实的吻合度。

      一、讨论的起点:“过密化”区间如何界定

      对于“过密化”概念的理论含义,黄宗智在《华北》第6页脚注的解释是:“我们如在图上以垂直轴线代表产量,水平轴线代表投入的劳力,‘内卷’的现象出现于显示产量与劳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开始向右伸平之后,即劳力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之后。”按照这个说法,我们绘制出下图。

      图一中,Q代表产量,L代表投入的劳动力,MR表示劳动边际产量(即边际收益)曲线,P表示雇佣劳动价格(即小农劳力的边际成本MC),则黄宗智认为小农经济的过密化过程在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后开始递减的点开始。但怎样确定“过密化”过程的终点呢?黄宗智认为,小农家庭经济的特性在于:“它不只是一个生产单位,而是生产与消费合二为一的单位,这样一个单位的生产决策,是同时由家庭自身的消费需要及为市场而生产的收益核算而形成的。”⑦对于小农家庭而言,其投入劳动力的目的更多的不是追求最高利润,而是在于劳动力的投入是否有回报,“只要边际劳动报酬保持在零以上,便值得继续投入劳力。”⑧此即当劳动的边际报酬等于零时,小农投入农业劳力的过程才终止,故当MR=0时的即为“过密化”的终点。这是黄宗智的推导逻辑,即黄氏小农“过密化”过程处在()区间。

      

      在我们看来,黄宗智把“过密化”区间的终点确定在MR=0时的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因为如果新增劳动给产出带来的后果不增反减,任何思维正常的人不会再继续劳作。问题在于“过密化”的起点。我们知道,在图一中,在劳动量增加到的过程中,边际收益虽然已经下降,但仍大于边际成本,即MR>MC,仍应属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营方式的性质。所以在()区间的劳动数量增加过程,不应当是“过密化”过程。由此可见,把“过密化”起点确定在点是不准确的。我们认为,“过密化”过程的起始点应当确定在点,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之时,因为所谓小农经济“过密化”,是指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较而言,农业生产中投入了过多、过密的劳动。在诸如农业技术、耕种面积和畜力使用等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小农家庭农场“卷入其中”的劳动量比经营式农场使用的劳动量更多,就会显现出劳动使用“过于密集”。所以,“过密化”过程的起点就是经营式农场愿意投入的劳动的最大数量,而这个最大数量就是其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劳动数量,即当MR=MC时的劳动量。在图一中,超过了的劳动就是过密化劳动,即为“过密化”的起点。这样,小农经济的“过密化”过程就是劳动量由增加到的过程,即如图一所示的()区间。这是本文对黄宗智理论的一个修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