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党和政府沟通群众服务农村的桥梁

——云南省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玉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原文出处:
求是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2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12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07年以来,云南省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干部,按照“一村一名指导员、一乡一支工作队、一县一个总队长”的基本要求,精心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组建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赴云南省曲靖、楚雄、保山、大理、德宏、西双版纳6个州市,就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总的看,云南省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做法比较扎实,富有成效,其成功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

      一、主要做法

      做到“村村全覆盖”,保障“三农”政策进村入户。截至2011年,全省每年以乡镇为单位组建1311支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共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5批、近7万人,对全省12880个建制村实现了全覆盖。广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村后,按照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制度建设的督导员、组织建设的指导员”的职责要求,积极参与“五进村、五到户”活动,实现“政策法规进村、发展项目进村、文明新风进村、便民服务进村、维稳措施进村”,“排忧解难到户、民情恳谈到户、科技知识到户、致富措施到户、移风易俗到户”,有力推动了党的“三农”政策进村组、入农户。

      实行“一年一轮换”,形成激励性选派机制。云南省考虑到农村地区条件艰苦,指导员要面临帮扶任务和家庭责任的双重考验,将选派周期定为“一年一轮换”,从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中央驻滇单位中选派有一定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派出比例大致为省级5%、州市级15%、县级50%、乡镇级30%。同时,积极做好指导员的考察考核工作,并把考察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激励性较强的选派机制。

      设立县级总队长,构建县乡村三级工作体系。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云南省在以乡镇为单位组建工作队的基础上,从2010年开始以县级为单位组建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每年从省级派出单位中选派129名副厅级和正处级领导干部担任总队长,从而在全省形成了“县级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总队长并挂任县级党委副书记—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兼乡镇党委、政府副职—驻村指导员(部分担任村‘两委’职务)”的组织体系。

      派出单位包村,落实挂钩帮扶承诺制。5年来,省级单位下派指导员3364名,涉及省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241家。根据“指导员驻村,派出单位包村”的要求,各派出单位与驻村签订帮扶承诺书,积极落实挂钩帮扶承诺制,单位领导主动到驻村进行调研指导,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形成了“领导挂点、干部驻村、单位支持”的工作格局。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省委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并从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了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职责分工。各州(市)、县(市)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大部分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或明确了具体负责人。各级党委、政府和派出单位建立和完善了工作交接、学习培训、专题调研、工作例会、帮扶承诺、考核考勤、督促检查、保障奖励等管理制度,确保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主要成效

      增强了对“三农”的真挚感情,成为强化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农村工作的一年中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写好民情日记,详细掌握了所驻村的资源优势、发展潜力、社情民意、弱势群体、突出问题等情况。正如一位指导员所讲:农民群众的笑声、骂声、赞扬声,声声入耳;农民群众的喜事、忧事、家务事,事事记心。截至2010年末,前4批指导员共走访农户766万户,制定驻村工作计划61488份,帮助驻村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97226个。特别是2009年入秋以来,在云南省百年一遇的旱灾中,广大指导员积极投身抗旱救灾第一线,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就活跃着指导员的身影,哪里群众最需要,指导员就将援助之手伸向哪里,成为抗旱保民生的重要力量。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怀着“一年指导员,一生农村情”的朴素情感,积极为农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成为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和农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创新了农村帮扶机制,成为支持和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云南省通过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使得机关工作向农村倾斜,更多地把机关服务延伸到农村地区,成为支持和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首先,指导员派出单位的主要领导成为本部门新农村建设挂钩帮扶的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来到农村,既能帮助指导员解除后顾之忧,又能与指导员一起理清发展思路,确定符合当地农村发展的项目,有效地帮助农村地区解决实际困难。其次,指导员成为联系机关部门与农村的纽带,成为机关工作贴近农民的直接载体。指导员正确处理好“指导”与“办实事”的关系,发挥懂技术、有门路的优势,在争取项目资金、结对帮扶、促进农民增收、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素质培训、集体经济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办了一批实事好事。据统计,全省指导员人均为驻村争取项目0.81个,争取资金4.43万元。除了资金和项目的直接支持外,各新农村建设总队“因人派村、因村定人”,充分发挥干部的一技之长,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社会事业面貌。来自世博集团的杨复兴博士,结合白族语言与英语的直接相似性,开发了一套具有白族特色的英语教材和教学模式,在大理州13所小学试点后,1400多名白族儿童英语学习效率提高了50%以上,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