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88(2011)12-0004-06 软实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开始关注的一个有关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概念,要求提升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任务。发展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国家战略,执政者是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主体,执政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主体要素和动力源泉,加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和有效途径。 一、执政党和政府是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主体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明确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主体。这不仅因为它关乎文化建设的责任、合力和成效,而且还因为现实中人们对于文化软实力建设主体定位存在较大分歧:或定位为执政党和政府,或定位为“民众”。有学者说:“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体始终是知识界、文化界,而不是政府。政府的职责在于营造宽松的文化环境,奖励创造性的精神劳动。”[1]直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体是“知识界、文化界”,亦即“民众”,不是政府。有文化官员指出:“提升国家软实力应‘官民并举,以民为主’”,同样得出了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主体是民众而不是党和政府的结论。其理由是“要提升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特别是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应该采用‘官民并举,以民为主’,主要的是要推动企业走向国际。”[2]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推动企业走向国际,让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升文化软实力应当“官民并举,以民为主”。但由此得出“提升国家软实力应‘官民并举,以民为主’”的总体结论,显得偏颇,会导致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体不全甚至使最重要的主体缺位,责任不清;还会误导人们片面认识文化软实力,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或文化产业发展,轻视甚至忽视文化软实力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 一些人对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体定位不当,缘于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内涵的把握以及对文化形式的认识不够,或是将两者混淆。因此,明确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主体,需要正确把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属性。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凸显了执政党和政府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主体。什么是文化软实力?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提出了软实力概念,把软实力界定为以文化、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制度安排、发展模式、外交政策、国际机制和生活方式等为基础所形成的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和同化力。这一界定,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软权力)取决于其文化的魅力、国内政治和社会价值观的吸引力,以及其外交政策的风格与实质。”[3]从其对软实力内涵的分析看,突出了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文化,昭示了软实力中的文化力量。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个崭新的概念,并要求从文化价值、文化品质、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等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质上已经揭示了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要素和文化功能的综合体现,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国家意识形态、思想理论、核心价值、文化精华、制度体系、外交政策、发展模式所形成的引领力、凝聚力、同化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可见,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制度安排、发展模式、外交政策等。以上核心要素是由执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倡导、安排和推行的。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体是执政党和政府以及全体民众。其中,执政党和政府起主导作用,知识界、文化界是在政府的领导下承担文化的建设工作。政府不能仅仅只“营造宽松的文化环境,奖励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而要明确自己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中的主体地位,主导国家文化建设。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所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工作新情况新特点,及时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决定》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 文化软实力的属性同样彰显了执政党和政府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主体地位。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表现为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力和凝聚力、公益文化事业的影响力、文化产业的贡献率和竞争力。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强调做到“三个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三大任务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并且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三个必须”揭示了文化以及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属性是价值观和精神,它需要由党和政府来主导,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党的执政文化是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体要素 文化是一种多要素凝练的复合现象,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或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文化显然主要指狭义文化。《决定》中所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益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都是精神领域的文化内容,并构成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要素。而在这多样性文化要素中,始终有一种主体要素或核心要素主导着国家文化的发展,这就是执政党的执政文化,执政文化构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体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