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多重影响

——从信息技术、信息化生产方式到信息社会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红凛,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上海 徐汇 200233 刘红凛(1969-),男,山东泰安人,政治学博士,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政党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党政治、党的建设、中外政党制度比较。

原文出处: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内容提要:

信息化发展是信息技术、信息化生产方式、信息社会的全方位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必将是多重的,不仅有技术层面的影响,还包括理念、制度层面的影响;不仅影响党的建设的模式、方式与方法,还影响党的建设的内容、党的领导、党领导的现代化事业。从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相统一角度,从信息技术革命、信息化生产方式、信息社会三个层面,全面分析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代号:D2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12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11)06-0055-04

      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与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密切相关。从信息革命的历史发展看,人类历史上的四次划时代的信息革命,即人类语言形成、文字发明、印刷术发明、电话电报等电器发明等,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着又一次划时代的技术革命与信息革命,那就是以计算机发明、信息数据库建立、国际互联网形成等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发展,使信息化生产方式取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而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使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迈入信息社会,这必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对政党生存与发展、政党执政、政党自身建设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技术层面,影响党的建设的模式与方式;还表现在理念、内容与制度层面,影响党建理念、党建内容、党的领导体制与执政方式,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复兴大业。

      一、信息技术革命对党建模式的影响:从电子党务到党建信息化

      20世纪中叶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首先表现为计算机革命。1976年第一台微型计算机问世,使得信息业迅猛发展;1983年国际互联网——Internet网建立,开启了世界范围内的网络革命,开始使地球成为“地球村”。信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便捷性等特点,具有实时更新、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功能全面、成本低廉等优势,这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面对信息技术发展,任何国家与政党都难以摆脱其影响。

      信息化发展对政党建设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技术方面,突出表现为建立政党网站、推行电子党务、实现党建信息化。可以说,在信息社会,一个政党是否拥有独立的政党网站,能否在网络空间有所作为,已经成为政党能否与时俱进、是否具有“现代性”的显著标志。由于信息技术在西方发展较早,西方的一些政党比较早地建立了政党网站、推行电子党务,比如1994年美国选举时就建立了政党网站,1995年德国社民党率先在因特网上建立了网页,允许在网上登记入党;与此同时,在西方国家也率先提出了“电子党务”、“电子化政党”、“网络党”等概念或党建目标。

      在我国,信息化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在党建领域的应用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党建网站的建立乃至对电子党务的关注,基本上是在2000年以后。理论界普遍认为,2000年7月1日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开通了北京党建网,是全国第一个组织工作专业网站;同年9月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由地方党委主办的综合党建网站。总结近十年来信息技术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推行电子党务、实现办公信息化;二是党建网站的建立与普及;三是开始广泛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推进党建信息化。

      所谓党建信息化,就是政党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开展党的建设,更新党建模式、方式与方法,促进政党生存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党建信息化必须以建立政党网站、推行电子党务、实行党务公开等为基本条件与基本内容;而且,党建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党建信息化与办公信息化、电子党务、网络政党等在理论与实践上既有一定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实行办公信息化、推行电子党务是党建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建立党建网站、形成党建网络,是党建信息化的平台与物质基础;党务公开是党建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趋势;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进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这才是党建信息化的关键。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网络是把“双刃剑”,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实行党建信息化、推进党的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创新党建模式,更新党建方式与方法,拓展活动空间和活动方式,增强党的建设的透明度与参与度,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有利于提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挑战,这主要涉及党建工作水平,党的建设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吸引力、影响力等方面。

      二、信息化生产方式对党建内容的影响:从党建理念到内容创新

      信息技术发展对党建模式、方式方法等技术层面的影响,是直观的、表面的;信息化生产方式所引发的生产力革命、生产关系变革、社会变化等,对党的生存与发展、执政环境与执政基础、党建理念与具体内容等的影响,才是深层的、长远的。在信息化时代,一方面,要求党的建设从传统的封闭状态走向开放,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社会回应能力、决策能力、整合能力,提高党的工作效率与执政效能。另一方面,信息技术革命必然影响生产方式变革,使信息化生产方式取代传统的工业化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影响生产关系,进而影响政治与思想上层建筑,影响党的建设的理念与具体内容。

      近十年来,信息技术发展对西方政党的存在与发展已经产生了明显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发展、信息产业革命引发了产业结构、社会阶级与阶层的结构变化,传统产业工人的规模与作用在逐渐缩小,中产阶级迅速崛起,中产阶级社会已经形成,这导致政党传统的阶级基础与执政基础萎缩,党员数量下降。二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许多新经济组织、非党派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大量产生,“网络媒体”作为“第四种权力”在崛起,它们的作用、影响力与吸引力的加强,使得政党的作用与功能有所弱化,吸引力有所减弱。三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广大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有所提高,实行直接民主、参与式民主、协商民主的愿望大为增强,这迫使传统政党进行民主化改革,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实际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党现代化,正是应对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政党危机、选举危机而采取的应对举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