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评“党内合作”的形式

——A Recommentary on the Form of Cooperation within the Party

作 者:

作者简介:
陶用舒 湖南益阳师专学报编辑部,教授 益阳 413049

原文出处:
江汉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6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关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党内合作”策略的形成、发展、失误到最后失败的过程,本人曾有专文论述〔1〕。现在, 试对“党内合作”的形式作一个总的评价,以求教于学术界。

      一

      几十年来,学术界对于党内合作的形式,是充分肯定的。他们强调“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定是正确的”〔2〕, 是“当时能够为孙中山和国民党所接受的唯一合作形式”。只有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就能够在孙中山这面颇有号召力的革命旗帜下,通过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广泛发动群众,发展革命力量,加速推进民主革命”〔3〕。对这些肯定性的意见,我认为可以商榷。

      我认为:共产国际之所以坚持党内合作,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后来之所以同意党内合作,首先是基于对国民党性质的错误分析。

      共产国际认为国民党不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1921年冬,国际代表马林专程到广州等地对国民党进行实地考察,而后向国际报告说:“国民党是一个多阶级联合的松散组织”,它的主要成员有四种人,其一是知识分子,在党内“取领导作用”;其二是华侨,“是国民党内的资本主义因素”;其三是南方军队中的士兵,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其四是工人,国民党“支持工会,在罢工中常站在工人一边”〔4 〕。因此,马林认为国民党“不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而是多阶级的联盟”〔5〕。共产国际完全接受了马林的观点, 认定“中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是国民党,它既依靠自由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小资产阶级,又依靠知识分子和工人”〔6〕。 要求中国共产党以党内合作形式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的认识,和陈独秀的观点一致。他说:“从中国国民党分子说起来,知识者居半数以上,华侨及广东工人居十之二三,小资本家约十之一,无职业者约十之一”。因此,“国民党是一个代表国民运动的革命党,不是代表哪一个阶级的政党;因为它的党纲所要求乃是国民的一般利益,不是哪一个阶级的特殊利益”〔7〕。 这样,陈独秀和马林以及共产国际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即脱离了国民党的实际情况,把国民党当作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政党。第一、他们把党的性质和党员的成份混同起来了,只看到国民党内有工人出身的党员,就认为国民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党。其实,几乎所有的近代政党,都包含有不同阶级出身的党员,党员成份决不能决定党的性质。第二、他们都没有看到参加国民党的除了几个革命阶级外,还有一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人物,还有一些军阀、政客,而且这部分人还掌握了国民党的许多权力。

      由于上述错误,共产国际认为党内合作是理所当然的,也就是要通过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的办法,扩大国民党内的工人成份,增强国民党中左派的力量,进一步把国民党改造成代表工农利益的革命政党。

      其实,无论是改组前还是改组后,国民党都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一直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恩格斯说:“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8〕。 因此,要确定国民党的性质,首先要研究国民党的纲领。

      国民党一出世,就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提出“国民革命”的概念,所谓国民革命,实质就是资产阶级革命。“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主,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9〕。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也正是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关于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是中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纲领。

      改组后的国民党,仍然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所谓新三民主义,也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如关于民族主义,实质上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反对帝国主义竞争和欺压的政治要求,强调反帝斗争对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重大意义。孙中山说:“今日中国已经到了民穷财尽的地位,若不挽救,必致受经济之压迫于国亡夭而后已”〔10〕。然而在行动上,却对帝国主义寄予了较多的幻想,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所特有的软弱性、动摇性。关于民权主义,则完全是建立代议制政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孙中山所提出的“权能分开”、“五权分立”、“军政、训政、宪政三时期”等原则,其实质就是要仿效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在中国领域之内构成——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11〕,即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关于民生主义,所谓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经济纲领,前者是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封建阶级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束缚而防止土地所有者垄断土地的经济主张;后者是孙中山企图用“发达国家资本”的政策,使中国迅速富强起来,实际上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国有化政策。

      从以上分析可知,国民党始终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和中国共产党分别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反帝反封的问题上,有着基本一致的要求。因此共产党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完全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又是两个对立的阶级,有着不同的政治纲领和经济纲领,存在着利益冲突的根本矛盾。由于这个矛盾,决定了它们的统一战线只能是暂时的,而且会不断出现摩擦和斗争。在这种背景下,统一战线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特别是当时国民党人多势众力量强大,历史悠久,而共产党人少年幼,影响很小的特殊形势下,采取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形式,就只能有两个结果,或者共产党为国民党所吞并;或者随着革命的发展,国民党抛弃(或叛变、镇压)共产党。历史的事实,是出现了后一种结果。可见,党内合作的形式,最终导致国共合作破裂、革命失败,是必然的,是两个不同阶级政党的根本利益相互冲突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