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中美《借款协定》是“珍珠港事变”后两国政府所签订的政治性贷款协定。美国出自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不得不给中国5 亿美元贷款。在商谈借贷期间,中国敢于对美国企图控制中国军队的“建议”说“不”,敢于对美方的协定草案中某些有损中国主权的措词说“不”。美国高层人士在言谈中钦佩和尊重中国,美国需要中国继续战斗,美国又害怕“失去”中国。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和物力,赢得了美国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尊敬,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 关键词 中美5亿美元《借款协定》 政治性贷款 蒋介石 孔祥熙 宋子文 罗斯福 赫尔 摩根索 1942年3月21日12:30,中美双方代表在美国财政部长的办公室签订了《借款协定》〔1〕,其实质内容是美国贷给中国5亿美元。作者在阅读有关资料的过程中,注意到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在商谈借贷期间中国敢于拒绝美国“酬报”中国军队的“建议”,敢于对美方协定草案的某些有损中国主权的措词说“不”;美国官方人士对中国表示钦佩和尊重。本文拟侧重介绍这一历史事实。 一 中美《借款协定》的签订 自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以后,中国的经济每况愈下。中国国民政府为增强物质力量以抵抗日本的侵略,自1939年2月8日起,与美国签订了几项商业性借款合约。根据1941年4月25 日签订的《平准基金协定》而成立的“中国稳定基金委员会”,于8月13日开始运转。 同年11月5日,总数7000万美元的稳定基金,只用去1100万美元〔2〕。时身兼行政院院长的蒋中正(字介石)仍感经济吃紧。1941年11月9 日下午7:30,蒋介石在与来访的美国财政部专员柯克朗(H.M.Cochran)谈话中,称“中国经济状况俨如一染有第三期肺病之病人,随时可以发生危险”;他“希望美对华经济援助……有整个的、固定的、具体的方案,否则中国经济危机,恐难补救”〔3〕。柯克朗应允转达〔4〕。 随后,国民政府当局拟订了向美国求援的《经济援助方案说帖》。《说帖》以悲观的基调、灰暗的走笔描绘了中国的经济窘况,“切盼友邦美国……贷与我国以大宗币制借款”。《说帖》进而提出了美国贷款的三种方式:“直接贷款”5亿美元;“透支”5亿美元;中国在美“发行公债”5亿美元。此三种方式同时施行“固所企望”,不行, 则任何一种方式只要能付诸实施,“均足以表示美国对中国援助之真切”〔5〕。 此时“珍珠港事变”还未爆发。 1941年12月8日(东京时间)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 美国自身已着大火。从此,中国顺理成为美国的“天然盟友”。12月25日,在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受到日本进攻、马尼拉被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之后,美国更不如以往隔岸观火那么轻松了。蒋介石抓住了这一时机。 12 月29日,他令新任外交部长宋子文(1941年12月27日特任,1942年10 月30日就职)从速与美国商谈借款一事。蒋介石一反昔日对美国的恭谨态度,望美国“承允”借出5亿美元,“不能有任何担保之条件”, “用度与办法当再容后共同详商”。蒋介石在指示中的另一句话,更是意味深长,“尤其在日本初次胜利之时,敌伪以东亚为东亚人之东亚之理由,竭力鼓吹与煽惑作用发生影响之时,更不能不有此一借款急速成功以挽救国人心理与提高抗战精神也”〔6〕。 这无疑是在告诉美国(包括英国):如不借钱与我,你们将失去东亚和太平洋的利益。蒋介石点到了要害。 1941年12月30日,蒋介石在重庆接见美国驻华大使高斯(C.E.Gauss),明确提出要美国借给5亿美元。此前一天, 蒋介石已向英国提出借款1亿英镑的要求。蒋要求高斯大使向其政府转达。同日, 蒋介石又电告宋子文:“今午见高斯大使商谈借款,如昨电所述者。……请兄即向其政府正式提议,以期速成。”〔7〕12月31日, 宋子文电呈蒋介石,报告他已于当日(美国时间)同美国财政部司长怀特(H.D.White )非正式密谈借款一事。1942年1月2日,宋子文又电呈蒋介石,说他已与罗斯福的助理之一居里(Lanchlin Currie)提到借款一事。借款5亿美元的商谈拉开了序幕。 美国政府一些官员最初的反应是积极的。1941年12月30日高斯大使发电报至美国国务院, 表示“出自政治理由”支持这项贷款〔8 〕。 1942年1月2日,国务院和财政部的官员开会,与会国务院官员基于“政治和军事背景”,支持贷款给中国。1月3日,美国派驻“中国稳定基金委员会”的官员(美方“委员”)福克斯(A.M.Fox )至电财政部长摩根索,支持“拟议中的贷款”。1月8日上午11:00,居里、助理国务卿贝尔(A.A.Berle)、怀特等8名官员在财政部会商,与会者认为“形势严重,美国的援助是必要的”〔9〕。此等表态正如宋子文于1月8日、9日电呈蒋介石所说,它只是“外务、财政中下级人员之言论,空泛表示愿加援助而已”。此时宋子文还未见到罗斯福:“惟因总统无暇,尚未转陈钧座意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