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927年,是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竞相提出并阐发了国民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就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其中,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 (一)从民主革命到“国民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等问题的探索上采取了积极的态度。1922年1月, 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刊《先驱》出版。这个刊物首先表达了探索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意向。它在发刊词上宣告:“本刊的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况,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在《先驱》创刊号上,专门刊登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的译文。这样,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始阶段,便得到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理论的具体指导,这对建党理论准备不足的共产党人无疑提供了有力的杠杆。1922年1月21日至2月2 日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直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派出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表示了对中国革命的关注。1922年3月,共产国际电告中国共产党,“中国应干国民革命”〔1〕。同月,参加远东民族大会的中共代表张国焘等返回上海, 带回这次大会关于中国革命的意见,包括建立国际和国内的革命统一战线问题的意见。4月, 少共国际代表达林到达广州向中共领导人传达了远东民族大会的主要精神。所有这些,都加快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问题的步伐。4月1日,《先驱》发现《关于中国少年运动的纲要》一文,在初步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的思想。它指出:“经济的和政治的状况,影响了中国阶级战争,使它分成两段程途。第一段是大的和小的有产阶级起来推倒封建主义的战争,第二段是新起的无产阶级起来推倒有产阶级的战争。”“为了要使我们的事业得到胜利,中国劳苦的群众,应分两步去做:第一步是完全倾覆封建主义,促成中国真正独立;第二步是推翻有产阶级的政治,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2〕1922年6月,中共中央发表了《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主张》贯彻了列宁关于东方落后国家革命运动两步走的设想以及对国共两党合作的提议,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这些认识随后完全反映到同年7 月召开的中央“二大”各项决议案中,特别是反映到大会宣言之中。 19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 揭示了从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和把中国“事实上变成他们殖民地的历史”;指出了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以及反对这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的意义;区分了无产阶级奋斗的两个步骤,制定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响亮地提出了“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两个口号;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不难看出,无论是概念的引用还是理论的内容,“二大”在理论探索方面的成果都深深打上了列宁和共产国际在理论上的正确指导与帮助的烙印。 1922年9月,党为了加强对革命理论的研究和宣传, 创办了《向导》周报。《向导》第2期发表了陈独秀的《造国论》一文, 正式使用了“国民革命”的口号,以替代“民主革命”。前述1922年3 月共产国际指示中共搞National Revolution,可译为国民革命, 也可译为民族革命。我们认为“国民革命”口号的使用,既反映出共产国际的指导,又标志着共产党对国情的认识与共产国际产生一种深层次的契合。陈独秀曾进一步解释:“民主革命这个口号,未免偏于纯资产阶级,在殖民导半殖民地的经济地位,决没有欧洲十八世纪资产阶级的革命之可能”,所以“改用‘国民革命’来代替‘民主革命’这个口号。”〔3 〕众所周知,“国民革命”曾经是孙中山早年从事反清斗争的一面旗帜。然而,随着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失败,在理论上找不到真正的出路,甚至把国民革命的旗帜也搁置一边。陈独秀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重新使用“国民革命”的概念,赋予它以新的生命力,这对国共合作后的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陈独秀所说:国民革命“这个口号,不但近来经国民党采用成了全国普遍的口号,并且实际适合于殖民地半殖民各阶级联合革命的需要”〔4〕。事实上,整个1924—1927 年的革命也都是在“国民革命”的口号下进行的。 (二)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 国民革命本身体现了各革命阶级联合革命的任务。各革命阶级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就自然成为共产党人探索的重要课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进行初步分析的,当首推陈独秀。1923年他先后发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农民问题》、《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等文章,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了全面剖析。他根据资产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国民革命”所采取的政治态度,把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革命的资产阶级”、“反革命的资产阶级”和非革命的资产阶级”三部分。他把整个农村人口按土地耕种面积分为地主、自耕农、半益农、雇工四个阶级和十个等级,并进一步指出“农民占中国人口之大多数,自然是国民革命之伟大势力”。他还根据共产国际关于世界革命的理论,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之国民革命,形式上虽是一国的革命,事实上是世界的革命之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5 〕他的分析大体上是正确的,但在分析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以及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对比时,陈独秀受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影响,有夸大工人阶级弱点和过高估价资产阶级力量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