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心理结构与人的自身生产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玉能,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审美心理结构是在人类的遗传过程和经验的基础上生成的。人的自身生产为审美心理结构准备了遗传基因和遗传基础,人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为审美心理结构准备了经验基础。正是在这些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之中,人的自我生成了,并且由本能性自我演化为经验性自我,最后演化为创造性自我,它们从总体上分别构成了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和审美显意识。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11)06-132-04

      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并不是一种静止不动、一成不变的构成物,而是一种在人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且会随着个体或集体的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物和演化物。因此,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是人的自身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生成物,而且不断随着这些生产形式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人的自身生产为审美心理结构准备了遗传基因和遗传基础,人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为审美心理结构准备了经验基础。正是在这些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之中,人的自我生成了,并且由本能性自我演化为经验性自我,最后演化为创造性自我,它们从总体上分别构成了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和审美显意识。所以,创造性自我是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创造性自我在本能性自我和经验性自我的基础上生成了审美的自我,从而在自由选择的社会实践之中生成了审美心理动态结构。这种审美心理动态结构表现在审美显意识、审美潜意识和审美无意识的不同层面的不同因素的不同结构关系,从而使得审美意识及其艺术表现显示出不同的风貌和特征。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审美发展史和艺术发展史也就是人类审美心理结构的动态展现,或者说是人类审美心理动态结构的彰显。因此,我们可以建构一门审美心理结构动力学或者审美心理动力结构学来研究审美心理(审美意识)的动态结构。

      审美心理结构是在人类的遗传过程和经验的基础上生成的。按照我们的观点,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是人类所独有的,其他动物都是没有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动物没有人的大脑皮质,也没有人的语言。经过20世纪后半期的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特别是人的大脑的研究,许多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和人的语言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最重要的标志。“从脑部手术后病人的行为观察,或者外伤病人的功能异常,发现脑的某些部位与意识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人与其他的动物之间的最大差别在于人有高度发达的大脑皮层,动物有无意识尚在争论之中,人肯定是有意识的,所以不少人认为意识位于大脑皮层。深埋于脑中的网状结构在神经系统的功能发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的感觉神经都有分支通向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对于‘唤醒’大脑皮层的功能起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人认为网状结构对意识起重要作用。人与动物的另一个重大区别是人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在大脑左半球发育出很大一片‘语言区’,即便在无人对话情况下,人脑的‘内读’(inner speech)过程对思维和意识仍起重要作用。因此有人认为意识问题与语言区有必然联系。”①既然人的普通意识都是人脑的机能,是与语言相关联的,那么作为人的高级意识的审美意识就更是与人脑的机能和人的语言不可分离的。或者换句话说,人的审美意识及其结构主要是与人的大脑和人的语言密不可分的。那么,人的大脑和人的语言就应该是人的审美意识及其结构的主要物质基础,而这些物质基础就来源于人的遗传和经验。不过,人的遗传和经验,并不是像动物的遗传和经验那样纯属自然的和完全先天的,而是社会的和实践的。或者换句话说,人的审美意识或审美心理及其结构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并非纯粹自然的和完全本能的。如果说人的生成本身就是人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感性的、现实的活动)而完成的,那么,人的意识,特别是审美意识等高级意识就更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人的审美心理或者审美意识及其结构的物质基础就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这个物质基础的第一个直接现实条件就是人的身体本身,而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人的自身生产的产物,虽然人的自身生产包含着许许多多自然的遗传基因和遗传因素,但是,人的自身生产的人类社会性、实践自由性、审美超功利性给人的审美心理或审美意识及其结构奠定了超越性物质基础。有了入的身体的存在,就可能有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主要是给人的审美心理或审美意识及其结构奠定了社会经验基础,给人的审美心理及其结构准备了创造性、精神性、符号性的社会经验基础。

      实际上,人的自身生产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的物质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类存在的本体论基础,因为没有人的自身生产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一切。因此,研究人类的审美和艺术不能忽视人的自身生产的本体论意义和功能。人自身的生产造成了人的存在,正是人的存在需要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才产生了物质生产的“劳动”,而劳动生产生成了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人是通过劳动生产自我生成的历史成果。人类通过劳动生产超越了动物界而生成为人类的存在,从而也改变了人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人的自身生产不同于一般动物的种族繁衍,它是一种人类所独有的社会性生产,因而具有人类社会性,实践自由性,审美超越性。尽管有一些动物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在它们的种族繁衍之中也有某种社会性或种群性,但是这种社会性或种群性却是动物性的,而不是人类性的。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中所说的:“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②虽然马克思在这里所论述的主要是物质生产中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生产,不过,其中也涉及到人和动物的“自身的生产”。马克思所说的“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就是说的动物的“自身的生产”,而且可以说进一步论述了动物的生产的单一性,也就是说,动物的物质生产就只有一种形式,它的自身生产与物质生产是同一的,而人的生产,除了生产自身之外还要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因此人有两种生产:人的自身生产以及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生产。不仅如此,马克思的上述一段话所阐述的原则也适用于人和动物的自身生产的区别。这种区别也就是人类物质生产(包括人自身的生产)的特征:人类社会性,实践自由性,审美超越性。③

      所谓人类社会性是指,人的自身生产并不是纯粹生物性的活动,而是一种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社会性活动。人的自身生产只是在人类社会中通过婚姻于社会性家庭之中进行的,而家庭既是生物性驱使的结果,又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家庭史》序言之中说:“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家庭以极不相同的面貌出现。但不管哪一种形式,如果只从繁衍后代的本能、夫与妻之间及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亲情联系上或将这些因素这样或那样结合在一起来解释,都无法得到完全的解释,只用这些因素解释家庭之所以存在都解释不了。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在任何人类社会中,一个家庭出现,其先决条件必须是存在另外两个家庭。这两个家庭中,一个家庭出一个男的,另一个家庭出一个女的,从这两个人的婚姻中产生第三个家庭,且如此无限反复下去。没有家庭就没有社会。反之,如果先没有社会,也就没有家庭。”似乎还可以说社会与家庭是互为前提的。人类的婚姻和家庭是以生物学前提为根基的,但是人类的婚姻和家庭又是在社会及其文化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家庭是一个社会组织,但基于生物根基之上。不论社会属于何种类型,家庭普遍存在。但是,每个社会又由于其人口结构、经济组织及宗教信仰不同,分别给家庭打上独具特点的烙印。”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