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1)04-0011-08 20世纪后期以来,特别是联合国1972年环境会议之后,生态环境理论日渐发展,其中包括生态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生态审美教育就是生态环境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生态审美教育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意义,而且在自然观与审美观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上有着重大突破,所以倡导生态审美教育是当前美学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 生态审美教育是用生态美学的观念教育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使他们确立必要的生态审美素养,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关爱生命、保护地球,它是生态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美学这一理论形态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与途径。生态审美素养应该成为当代公民、特别是青年人最重要的文化素养之一,是从儿童时期就须养成的重要文化素质与行为习惯。 生态审美教育是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日渐勃兴的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理论立场之一,审美的对待自然成为人类爱护环境的重要缘由。1970年,国际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联合会议(IUCN)指出:所谓环境教育,“其目的是发展一定的技能和态度。对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物理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来说,这些技能和态度是必要的手段。环境教育还促使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行为准则做出决策”。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环境会议上,正式把“环境教育”的名称肯定下来。会议通过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也称《斯德哥尔摩宣言》。《宣言》郑重宣布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和总结的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其中与生态审美教育有关的主要是7个共同观点:“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关系到各国人民的福利和经济发展”;“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可为人民带来福利,否则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发展中国家,首先要致力于发展,同时也必须保护和改善环境”;“为达到这个环境目标,要求每个公民、团体、机关、企业都负起责任,共同创造未来的世界环境”。而在26条原则的第19条明确提出了环境教育的要求:“考虑到社会的情况,对青年一代,包括成年人有必要进行环境教育,以便扩大环境保护方面启蒙的基础以及增强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在他们进行的各种活动中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责任感。有必要为人们提出环境危害的劝告提供大量的宣传工具,而且,为使人类在多方面都得到发展,也有必要传播需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教育性质的情报。”以上,已经对环境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与应该采取的措施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与界定,对我们开展生态审美教育具有指导意义。1975年,联合国正式设立国际环境教育规划署。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著名的《贝尔格莱德宪章》,它根据环境教育的性质和目标,指出环境教育是“进一步认识和关心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在城乡地区的相互依赖性;为每一个人提供机会获得保护和促进环境的知识和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创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环境行为的新模式。”由此可见,环境教育旨在确立人对环境的正确态度,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并使每个人获得保护促进环境的知识、价值观、责任感和技能,以期建立新型的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审美态度也成为当代人类与自然环境“亲和共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态度之一。 生态审美教育是每个公民享有环境与环境教育权的重要途径之一。1972年联合国环境会议确定每个人“享有自由、平等、舒适的生活条件,有在尊严和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基本权利”。1975年《贝尔格莱德宪章》又规定“人人都有受环境教育的权利”。从“权利”的内涵来说,首先要有知情权,也就是首先知道自己有这个权利;其次就是了解权,也就是了解这种权利的内涵是什么,从了解权的角度,生态审美教育作用重大。“环境权”的付诸实施让每个人都得以“审美的生存”和“诗意地栖居”,这才是“有尊严的生活”;而“环境教育权”就是让每个人都了解环境教育中所必须包含的生态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缺少生态审美教育的环境教育权是不完整的,或者说是有缺陷的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与生态审美教育的提出是时代与现实的需要。从时代的角度来说,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时代、农业文明时代以及以1781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为开端的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开始了人类现代化的进程,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但它的只顾开发利用不顾地球承载能力的发展模式造成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以1972年联合国环境会议为标志,人类社会开始超越工业文明迈入新的后工业文明即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一系列经济、社会与文化制度与观念的重大变更,环境教育与生态审美教育由此应运而生。 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历经200多年的工业革命,地球的承载能力已经十分有限。据最近的一份《地球生命力报告》提供人类攫取地球自然资源的速度是资源转换速度的1.5倍。如果人类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开发土地和海洋,那么到2030年要想生产出足够的资源并吸收转换人类排泄的废物,则需要两个地球才能用[1]。但用两个地球供人类使用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唯一的出路就是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人们不仅需改变自己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而且要首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与文化立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环境,珍爱地球。这就是生态审美教育提出的现实基础。 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生态环境保护特别重要。我国是人口众多的资源紧缺型国家,以占世界9%的土地养活世界22%的13亿人口;森林覆盖率不到14%,是世界人均的二分之一;水资源是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北方的缺水情形更加严重。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也是空前的,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立即改变我们的发展模式和文化态度,走环境友好型之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所以,生态审美教育在我国显得特别重要,它是生态文明时代每个公民所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实现我国生态现代化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