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11)04-0095-08 一、四大符号性建筑的意义 北京新世纪以来的四大符号建筑,即国家大剧院、央视新楼、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馆,受到全国和世界的关注。对于四大符号建筑,应当进行怎样的读解,已经有了很多的言说,本文且从京城模式和象征体系的角度,予以试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模式的演化,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建成“历史文化名城”,一是建成“现代国际大都市”,这两个目标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2-2010》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都得到了突出的表现。摊开一张现在的北京地图,这两个目标在空间上体现为:前者以故宫为中心,以中轴为重点(南到永定门,北到钟鼓楼),以旧城为基面,以旧城外东南西北的文化保护片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古迹为呼应,展开一个古都风貌;后者以长安街为中心,以王府井、金融街、传媒大道为辅助,以二环路以外的高楼为基面,特别是以中心商务区为重点,以中关村、望京新区为辅助,展现着北京的现代新潮。在古都风貌和现代新潮的交织中,北京最重要的中轴是古代的故宫及其延长,代表古都风貌,第二重要的轴线是中央商务区十字线的纵轴(东三环中路),代表现代新潮,两条纵轴形成了一种古与今的对舞;北京最居中也是最长的横轴是长安街,代表现代新潮,其次的横轴是平安大街,代表古都风貌,两条横轴形成了又一种古与今的对比。让北京展现古今中外的汇聚是共和国成立以来京城演化的一种内在动力。从今天看去,共和国成立以来,古与今的结合,有两次可以称得上是标志性的体现。第一次是在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时,从建成的共和国的象征体系——天安门体系——中体现出来。中轴上的天安门与前门和横轴上的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上交汇,形成了共和国前期北京走向世界的一次中西古今合一的交响乐章。第二次是新世纪京城的四大符号建筑,国家大剧院(形如鸟蛋)、中央电视台新址(形如鸟架)、国家体育场(形如鸟巢)、国家游泳馆(形如鸟房)叠加在天安门体系上,形成了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的中西古今的新交汇。四大建筑一方面四位一体地形成为新世纪北京的象征,另一方面又与天安门体系以及京城两轴一道,构成了新世纪京城模式的基本结构。四大建筑的意义有三个层次:一是四大建筑自身的意义;二是四大建筑与天安门体系的意义;三是四大建筑与京城模式的意义。具体而言,四大建筑在第一层次意义上,让北京有了一个新世纪的象征体系,在第二层次意义上,让天安门体系处于一种新的开放状态之中,在第三层次意义上,让京城模式有了一个新的基本定型。如上的意义,四大建筑成了理解北京新变的关键之点,同时是使北京如是之变后的中国意识的呈现。 二、四大建筑的事件性、结构性、艺术性意义 四大建筑具有怎样的意义呢?本节且先从三个方面予以解说。 首先,四大建筑的事件性意义。四个符号建筑(国家大剧院、央视新址、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馆)的出现,与天安门体系中建筑的出现一样,是一种事件性建筑,天安门体系中的建筑,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巨形天安门广场的出现,是与建国10周年这一重大的事件相关联并为之努力奋斗而赶出来的。而这四大建筑也都围绕着新世纪中国的一大盛事即2008年的奥运会而展开。2003年至2004年,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和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一系列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并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中国的文化复兴,是同一个问题的三面。① 中央电视台2006年11月播出12集系列片《大国崛起》,2007年10月播出6集系列政论片《复兴之路》,造势数年的中国崛起和中国复兴这些理论具体要由一个全球盛事即2008年奥运会体现出来。正是以2008年奥运会为节点,四大符号建筑都要在京城矗立起来。新北京、新奥运、新中国、新时代在建筑上要由这四大符号建筑来体现。正如共和国10周年的新面貌、新风气、新精神、新时代,要由天安门体系来体现一样。因此,四大建筑在进行过程中引起了巨大争议,特别是国家大剧院所引起的49位院士以及114位建筑学家和工程学家的上书反对,[1]有人说,国家大剧院初谋于20世纪50年代末,这么多年都等过来了,为什么面临高端性的理论争论,不能等一等?因为这是事件性建筑、仪式性建筑,2008年奥运会不能等,被赋予了重大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的2008年奥运会不能等。因此,四大符号性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学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学和文化学的问题。对四大建筑的争论,特别是在央视新址和国家大剧院上的激烈争论,已经不仅是一个建筑学和美学的问题。因此,其最后的结果不是由建筑学和美学来裁定,而是由政治学和文化学来决定。从而,四大建筑,特别是争议甚烈的国家大剧院和央视新楼的成败功过,其结症,是在政治学和文化学里,才可以较为清楚地敞亮开来。 其次,四大建筑的结构性意义。四大建筑中,国家大剧院在长安街上,紧挨在人民大会堂西面,新华门的对面,直接嵌撞进了天安门体系的体势范畴之中。设计者保罗·安德鲁说,大剧院外围的池水中,可以映出天安门的倒影;大剧院光滑的外表,也可以反射到天安门。[2]央视新楼在长安街东延长线上,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里,直接成为中央商务区的地标,同时与国家大剧院形成一种力的均衡。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馆在北京中轴线北延伸的顶点,前者在东,后者在西,对称排列。四大建筑中的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馆,在已经划定的北京中轴线的北面顶端,这是新的京城模式在北面已经完成的终止符号。国家大剧院则紧贴在北京的心脏天安门体系旁,按照设计者保罗·安德鲁的计划,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周围全是绿化场所,进而国家博物馆东侧也全是绿化场所,并向南延伸到前门。此点也是安德鲁的支持者对其方案进行辩护的理由之一。但这实际上是把整个天安门体系进行一次空间上的扩大和意义上的重组,保罗·安德鲁说,明代建成的天安门城楼、1959年建成的人民大会堂与新世纪的国家大剧院,会形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因此,从西面进入天安门体系的体势之中的国家大剧院直接引起了天安门体系的变化,目前,国家大剧院与天安门体系,特别是与之紧近的东面的人民大会堂和北面的新华门及其门两侧的红墙,虽然也可以找出和谐之点,但更多地是处于一种冲突之中,它还需要或者扩大天安门体系,如安德鲁的预设方法之一;或者改变国家大剧院的南面空间,以新的方法形成新的动态和谐。在这一意义上,国家大剧院是天安门体系新变的启动。显示了国家大剧院对天安门体系的意义,确切地说,是对中国的建筑象征体系的天安门体系的意义重组的开启。央视新楼在长安街东面的中央商务区核心。在北京要建成世界城市的进程中,中央商务区是新北京的商务经济中心。央视新楼一方面对中央商务区具有地标意义,而中央商务区正在扩张之中;另一方面由于四大建筑是一个整体,它与其他三大建筑相互关联,由于它是在长安街的延长线上,中央商务区的扩张与长安街的延长,呈现出京城模式的新变。这一新变不是与原来的北京和原来的天安门体系独立出来,另起炉灶的新变,而是叠加在原来的北京和原来的天安门体系之上,与之形成互动的新变。四大建筑正因其放置在北京的两轴(以故宫为中心的中轴和以天安门为中心的横轴长安街)上,对于新的京城模式,具有点睛的作用。再向南,天坛和正在修缮的先农坛构成北京中轴线南面的标志性建筑。这样京城的结构,在南面,有古典的天坛和先农坛,在北面,有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馆,一古典一现代,在中部及其横轴长安街上,国家大剧院和央视新楼与故宫建筑群,构成古典与现代的对比,加上天安门体系本有的古典与现代的对比。北京新的京城结构就呈现出来了。在这一新的京城模式中,四大建筑成为其中最具有现代性/当代性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