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批、改”运动与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作 者:
郑谦 

作者简介:
郑谦,1949年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

原文出处:
当代中国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6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斗、批、改”运动是“文化大革命”前期一个非常流行的口号,又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和阶段。它提出于1966年,于1968年至1969年达到高潮,1971年以后,以不了了之而告终。现在,引起我们注意的不是这个阶段所出现的各种令人目不暇接、规模巨大的事件和活动,而是在这个被称作是“大立无产阶级新生事物”的阶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对社会主义的某种认识,以及依据这些认识去实践着的某种社会主义模式。

      一

      “斗、批、改”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时期。1966年7月25日,在一次谈话中, 毛泽东把学校里的运动概括为“一个叫斗,或者叫批判,一个叫改”。几天后,在8月1日下午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开幕会上,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工作组时,用了“一不能斗,二不能批,三不能改”的提法。在8月8日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中,进一步提出:“我们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段文字比较完整、准确地表达出了当时毛泽东对整个“文化大革命”目标和过程的设想。同年12月下旬,毛泽东曾经预言,1967年将是一斗、二批、三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实际进程很快就超出了他的预计和设想。随着1967年1月上海夺权引发的“全面夺权”、“全面武斗”和“天下大乱”、“斗、批、改”不仅不得不一再往后推移,而且其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1968年起,由于认定“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在1967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夺取“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的伟大斗争已经开始了”,〔1 〕所以要求“在已经成立革命委员会的地方,必须领导群众进行本单位的斗、批、改。 ”〔2 〕在1968 年至1970年间,毛泽东思考的重点是稳定形势,落实政策,并通过“斗、批、改”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胜利。1968年9月7日,两报一刊在庆祝全国(除台湾省外)省级革命委员会全部成立的社论中指出:“全国山河一片红……标志着整个运动已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了斗、批、改的阶段”,“毛主席最近向全国发出了认真搞好斗、批、改的伟大号召”,“明确地指出了各级革命委员会面临的中心任务。”社论进一步指出:“搞好本单位、本部门的斗、批、改,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功’,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的百年大计。”同年10月13日,在党的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发言中预计,“文化大革命”到1969年夏季“差不多了”,“斗、批、改的主要任务可以基本完成”。1969年4月28日, 毛泽东在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表示,“文化大革命”还有些事没有做完,现在还要继续做,比如讲斗、批、改。

      不难看出,“斗、批、 改”的口号从1966 年正式提出到1968 、 1969年成为全国性的大规模实践,其内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在于,它已不是“文化大革命”的全部内容和目标,而成为一个在“全面夺权”之后,在革委会领导下的、区别于“大乱”的“大治”阶段。毛泽东希望通过这一运动达到“天下大治”,并胜利地结束“文化大革命”。这是他继1958年之后,建立理想社会的又一次重要尝试。当时,人们也都普遍地把“斗、批、改”当作“文化大革命”的“扫尾阶段”,都在企盼着那个美好、公正、纯洁但却又陌生、迷惘的“新世界”的降临。

      二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毛泽东对“斗、批、改”的重视程度,都不亚于他对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重视。

      1967年初,当最初几个省级革委会成立后,毛泽东就已经开始考虑党的整顿、教育革命等问题了。只是因为接踵而至的“全面武斗”和“天下大乱”,他的这些设想才暂搁置。1967年底,形势稍有安定,他又立即提出了“斗、批、改”的某些具体内容。从1968年起,随着全国省级革委会陆续建立,形势逐渐趋于稳定,他开始把“斗、批、改”当作紧迫的主要任务,一项紧接着一项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如果把当时毛泽东发出的有关指示,以及根据这些指示撰写的重要社论、文章或编者按等按发出或发表的时间加以排列,那么,我们便不难看到毛泽东当时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基本思路,不难感受到他的迫切心情。

      ——“革命委员会的基本经验有三条”,“革命委员会要实现一元化的领导,打破重迭的行政机构,精兵简政,组织起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3〕

      ——批示转发《北京新华印刷厂军管会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的经验》〔4〕

      ——根据毛泽东关于革委会的指示,《人民日报》发表《灵宝县革委会实行领导班子革命化,精兵简政,密切联系群众》的报道,并配发重要编者按。〔5〕

      ——“大学还是要办的”,“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6〕

      ——“认真搞好斗、批、改。”〔7〕

      ——“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文化大革命中和一切工作中的领导作用。”〔8〕

      ——“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必须有工人阶级领导,必须有工人群众参加,……工人宣传队要在学校中长期留下去,参加学校中全部斗、批、改,并且永远领导学校。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凡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不论是学校,还是别的单位,都应有工人、解放军开进去,打破知识分子独霸的一统天下”。“吸收一批在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参加党组织,使党增加新鲜血液。”“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简机构,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下放科室人员,工厂里的斗、批、改,大体经历这么几个阶段。”〔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