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关于中共代表团在东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的制定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至今众说不一。笔者认为,虽然中共代表团及其负责人王明在指导东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中存在某些局限性,但是并不会抹煞他们的积极贡献。应当指出,中共代表团根据中国的和东北的抗日斗争形势,先后起草的《一一七宣言》、《一二六指示信》、《八一宣言》、《六三指示信》的基本精神和吴平被派到东北指导工作等等,对于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东北这一局部地区实现策略方针的转变,以及促成东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在全国的早先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东北抗日统一战线,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独占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东北抗日斗争中的创造,它的制定和形成,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下简称“中共代表团”)策略方针的转变和对东北地区党的工作的指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就中共代表团在东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制定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中共代表团起草的《一一七宣言》和《一二六指示信》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策略方针的转变,为东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制定打下初步的基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时间很长,约从“九一八”事变以后就逐渐向这个方向发展〔1〕。“九一八”事变后, 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残酷统治,东北地区迅速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独占的殖民地,由此而引起的东北各阶层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反抗和不满,使中日民族矛盾在东北地区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的阶级关系也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东北地区这一特殊的历史状况,为地区性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极大的现实可能性。中共东北党组织如果因势利导,采取正确的政策,联合各种抗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但是,由于东北地区地处中国的一角,由于整个国内阶级关系和民族矛盾的变化还处在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蒋介石国民党置民族危机于不顾,仍然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就使不少人,对于中国这种阶级关系与民族矛盾的新变化不能予以及时的认识和正确的处理。同时,又由于敌人的阻隔,中共东北党组织与中共中央之间的联系受阻以至最后中断,得不到中央的及时指导,致使中共东北党组织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缺乏处理重大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于是,这种特殊的形势格局为中共代表团就近制定和调整在东北的工作指导方针提供了契机。 人所共知,由中国共产党向共产国际派出自己的代表团,是共产国际总结中国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而采取的一种新的工作指导方式和工作程序。由于中共代表团居驻莫斯科,靠近中国东北,因而能比国内中共中央较早地了解和适应共产国际、苏联政策的变化以及东北抗日斗争的实际情况。因此,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东北后,中共中央、中共东北党组织虽然及时地向全国发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提出了结成下层统一战线的口号,但是,却将党的主要任务确定为武装保卫苏联与争取中国革命在一省和数省的首先胜利。临时中央政治局并且不顾东北的特殊情况,通过1932年6月的中共中央“北方会议”, 强制推行“左”倾关门主义方针,要求将中共东北党组织在各地组建的抗日游击队一律改称“红军游击队”,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与抗日要求相脱节的土地革命政策。结果对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为开展抗日而进行的统一战线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形势迫切要求中共东北党组织及其上级领导机关重新审查自己的政策,并根据“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客观形势,实行必要的调整,提出不同于内地的策略总方针。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共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委员会名义和中共中央名义,于1933年1月17日和26日, 分别起草和发出了《愿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简称《一一七宣言》)、《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前者适用于全国,后者主要局限于中国东北这一特定区域,它们都提出了武装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其中《一二六指示信》根据东北的特殊环境,首次在东北地区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策略,即“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计算到特殊的环境)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的与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同时,信中明确指出“在实际执行统一战线的策略时”,“须分别的对付各种不同的对象。”〔2〕可见, “宣言”特别是“指示信”内容与中共中央“北方会议”的“左”倾错误政策有重大区别。尽管它还是一般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但是却突出了中日民族矛盾;虽然仍主张反对各个反革命派别,但却指出了有产阶级的抗日立场。无疑这是一个真正的反日统一战线的方针,它放弃了过去提出的创造北方苏维埃、红军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任务,突破了下层统一战线的框框,因而具有了广泛的全民统一战线的性质,标志着中共代表团在东北这一局部地区开始实行策略总方针的转变,这在党的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历史进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