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波匈事件与中国

作 者:
黄铭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文杂志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6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现代史研究

      1956年下半年发生的波兰和匈牙利事件,是当代世界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曾经对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阵营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作为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从政治、经济、道义上对当时的波兰、匈牙利、苏联的共产党人的支持,对这两个事件的解决付出了心血,尽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责任和国际主义义务。同时,波匈事件的发生也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它领导的正在开始起步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对这一历史的过程作一分析。

      一、波匈事件的发生与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访问莫斯科

      波兰和匈牙利事件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波兰和匈牙利同属东欧国家,从历史上看,东欧是世界上冲突较多的地区之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点都在这里。二战前,东欧各国除民主德国原是欧洲列强的一部分外,其余都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并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场所。二战爆发后,东欧各国无一例外地为法西斯铁蹄所蹂躏,有些国家的反动统治阶级直接成为德意法西斯的附庸,参加了侵苏战争。二战后期,苏联对东欧各国摆脱法西斯奴役和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战前东欧分属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大战中英、美、法又是苏联的同盟国,因此,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资产阶级及其政治势力在东欧各国一直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这就孕育着战后在东欧国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的尖锐斗争。对于东欧各国来说,由于受到苏联的影响和援助,在这一态势下别无选择,差不多无一例外地向苏联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又照搬了苏联的模式,实行了在经济、政治上高度集权、行政命令式的社会主义体制。苏联模式在东欧推行一段时间后,造成了各国普遍的经济比例失调,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受到压抑,生产效率不高。除此之外,苏联在与东欧各国的大宗贸易方面,不平等现象十分突出;政治上由于出现大清洗,又制造了一批冤案;在干部选配上坚持唯苏亲苏等标准,排挤打击民族独立意识强的干部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东欧各国的经济发展,伤害了各国人民的民族情感,损害了各国的主权。因此,50年代初期,东欧各国普遍蕴藏着一股反苏的情绪和独立自主处理本国事务的强烈要求。这可以说是波匈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斯大林的逝世和苏共20大的召开,赫鲁晓夫所作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所犯错误及其严重后果的揭露,苏联一些政策的调整,又为东欧各国人民发泄这一不满情绪和追求独立自主提供了某种现实条件,波匈事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需要强调的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东欧各国的内部矛盾,兴风作浪,则是造成两国事态发展变化的不可低估的外部因素。

      波兰和匈牙利两国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结果却大不相同。波兰事件得到了基本解决,而匈牙利却酿成了全国性的暴乱,导致苏联出兵才得以平息。波兰事件的解决实际上是波兰统一工人党适应人民群众的意愿争取独立自主的一次胜利,它是通过党内领导班子及路线的调整,苏共领导的被迫让步而完成的。而匈牙利的结果却不是这样。匈牙利事件爆发的原因和事件的前半程与波兰事件大致相同,从一定意义上讲,它的发生也是受到波兰事件的影响。它所反映的是匈牙利人民对苏联模式及当时党内拉科西集团的不满,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愿望和要求,这应该说是符合匈牙利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也是正义的,但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大批反革命分子介入,该国人民的民族情绪被其利用,使匈牙利的秩序遭到破坏,共产党人遭到屠杀。这就使事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为挽救匈牙利,也为了保卫这块当时尚属社会主义的阵地,苏军不得已出兵平息了暴乱。

      10月19日和21日,正当波苏矛盾有所激化,波兰事件处在紧张状态之时,赫鲁晓夫给中共中央两次打来急电,称波兰有脱离社会主义阵营,投入西方集团的危险,要求中共立即派高级代表团赴莫斯科商谈东欧形势。中共中央决定派出以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代表团赴苏。 10 月23日,中共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同一天,匈牙利事件爆发。由于中共代表团在此之前所作的准备和带来的意见都是针对波兰事件和波苏关系的,对于匈牙利的事态发展尚需进一步了解,并等待国内毛泽东的指示,故赫鲁晓夫向刚下飞机的刘少奇介绍匈牙利事态时,刘未作任何表态。但刘向赫鲁晓夫表示:我们的态度是明朗的(即对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中央是表示支持的),但我们对你们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处理同史弟党的关系方面,还是有意见的。我们这次来,带来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一个商量性意见,也希望有机会在一个适当的场合同你们交换一下这方面的意见。〔1〕赫鲁晓夫表示同意。10月29日, 中苏高级会谈正式举行。“会谈的主要议题是从波兰和匈牙利事件中引伸出来的苏联与其他兄弟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问题。刘少奇以批评、劝导、启发、建议并用的方式,向赫鲁晓夫等转达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意见:苏联共产党能否对兄弟党、兄弟国家不论大小,不论人数多少,历史长短,功劳大小,都应一律平等,互相尊重。较大的、较老的党应该更谦虚些,更谨慎些,应该更多地关心、帮助较小的党、较年轻的党。在兄弟党之间发生了矛盾的时候,就应当多作自我批评,主动地纠正错误和偏差,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之处或不正确之处,考虑如何纠正和改善。兄弟党之间当然应该经常地互通信息、交换意见、交流经验、相互切磋、沟通思想,以求得意见的一致。但绝对不是一个党对另一个党发号施令,要求别人无条件服从。关于现时的苏联和波兰、匈牙利的关系,刘少奇建议:苏联对东欧国家是不是可以采取一项根本的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放手,让他们自己来搞,不干涉他们,不仅对波兰、匈牙利,而且对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都满足他们独立自主的要求。军事方面,可以主动撤回驻在那里的苏军。华沙条约可以跟他们商量,问他们是否要。无非是三种情况:一是完全不动;二是撤军,必要时再回去;三是完全不要军队。刘少奇说,我们的意见,是要跟苏联同志商量,看怎么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巩固苏联同东欧国家的关系,巩固华沙条约,帮助苏联同志取得群众拥护。苏共作为老大哥对某些问题,特别是在对各兄弟党、兄弟国家的关系上,不妨多作些自我批评,以弥补不足和疏漏之处。他代表中共中央向苏联党建议,公开发表一个声明,表明自己在对待兄弟党关系上的态度和国际问题上的主要立场〔2〕。10月30日, 苏联政府发表了《关于发展和进一步加强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谊和合作的基础的宣言》。第二天,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拥护《宣言》,指出它“对于改正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关系方面的错误,对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具有重大的意义。”当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国际共运的新课题。怎样做到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既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又能彼此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在当时来说,尚无经验可供借鉴。在这一条件下,刘少奇这次访苏所作的大量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即苏联政府发表的《宣言》的意义十分重大,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际共运的重要贡献,也是在社会主义阵营处在困难时期为解决困难和矛盾所作出的最大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