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对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考察,认为当时国民党对日作战是相当努力的,其所制定的军事战略方针也比较符合具体的军事情势,并达到了基本的战略目的,同时,正面战场作为当时国共双方共同抗日的主战场,为敌后战场的顺利开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尽管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存在一些消极的因素,但其在抗战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应给予必要的肯定。 关键词 国民党 抗战初期 正面战场 抗战 近年来,随着抗战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学术界冲破禁区,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特别是对其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爱国精神,从积极方面作了一些实事求是的评价。但在论涉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中的总体地位和作用时,仍然定性为“消极抗战”、“丧师失地”和“大溃败”等这样的结论。笔者认为,这些看法有失公允,也不利于正确全面地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范围内的伟大意义。故拟就这一问题作一粗略的评述。 一、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比较努力的 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日战争初战时期。在这15个月期间,“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1〕, “所有前线的军队,不论陆军、空军和地方部队,都进行了英勇的抗战,表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2〕 “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立即电告29军军长宋哲元,称中央早已决心运用全力进行抗战,要求他“坚持到底,处处固守,时时严防,毫无退让余地”。同时,又先后命令26路军孙仲连、84师高桂滋、46军庞炳勋、53军万福麟,以及13军汤恩伯、14军卫立煌率部向保定、石家庄等地集结,以增援华北战场,支持29军对日作战。7月17日, 蒋介石发表著名的庐山谈话,表示:“政府对于芦沟桥事变,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说明国民党已改变了过去对日妥协退让的政策,其准备抗战的方针已经确定。毛泽东认为这一谈话与中国共产党7月8日的抗日宣言一起构成了“国共两党对芦沟桥事变的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宣言”,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主张坚决抗战,反对退让”。〔3〕 8月13日,日本进攻上海, 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心脏地区和英美等国在华利益,蒋介石抗战决心更趋坚定。8月14日, 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表示“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4〕接着, 国民党政府在军事部署上把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张治中、陈诚、胡宗南等部先后调往上海战场,同时还把一些远在广西、云南、四川、陕西等地的地方部队源源不断地调到抗日前线,作出了与日抗战到底的战略态势。为了加强全国的军事指挥,蒋介石亲任陆海军最高统帅,把全国南北战场划分为五个战区,确定战斗序列。所有这些都表明当时“确实已经发动了百年以来未有的全国范围的对外战争”。〔5〕 不仅如此,尽管整个初战时期的军事形势对中国极为不利,但是国民党政府还是顶住了日本侵略者强大的政治军事压力,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并一再表示要抗战到底。蒋介石曾多次说,虽然上海、太原沦陷了,首都南京也被侵占了,但是中国政府并不屈服,那怕受更大的牺牲,还要继续抗战。〔6 〕他还要求全体国民在严峻的形势下应“彻底认识抗战到底之意义”,“坚决抱定最后胜利之信心”。〔7 〕由此看来,当时国民党统治集团对日本侵略者的态度是十分强硬的,其抗战到底的决心也是坚定的。 在实际对日作战过程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平津、晋北、淞沪、南京、徐州和武汉等一系列会战和保卫战,打了许多硬仗,给日冠以重创,到武汉沦陷为止,日军参战部队已减员过半,其全面进攻的势头被得到遏制。在战斗中,广大爱国官兵面对来势凶猛,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激于民族义愤和爱国热情,勇战顽敌,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广大爱国官兵誓与北平共存亡,29军副军长和132师师长赵登禹身先士卒,奋勇杀敌, 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淞沪会战期间,宝山500名守军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 英勇迎敌,与敌血战两昼夜,全部为国殉职,当时上海《大美西报》称赞说:“此次姚营全部殉城,其伟大壮烈,实令人内心震动而肃然起敬,此非仅为中国人之光荣,亦为全人类的光荣。其伟迹将永垂史迹而不朽”。忻口战役中,守军坚守一座几十米高山丘达23天,并多次主动出击,给日军几个师以沉重打击,守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 师师长刘家琪壮烈牺牲。在台儿庄,国民党官兵与日军精锐矶谷、坂垣两师团血战十六天,取得了歼敌二万余人的辉煌战绩,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连日军方面也认为中国官兵“凭借散兵壕,全部顽强抵抗直到最后”,表现了空前未有的坚强,他们不得不承认“尸山血河,非独日军所独有”。〔8〕 总之,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初期既有抗日的决心,又有抗日的行动,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中也表现了相当的努力,广大爱国官兵更为维护民族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那种认为正面战场从一开始就是完全“消极”、“避战”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二、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军事战略应予必要的肯定 抗战期间,国民党制定了“持久消耗”的军事战略,主张“用消耗战略,求以广泛之空间,换取整备战力之时间,以达长期消耗敌人获得最后决胜之目的”〔9〕,要求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通过防御战, 节节抵抗,迟滞和消耗敌人,为建立持久抗战的大后方创造条件。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军事指导方针比较符合当时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同时也有利于粉粹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