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述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丁俊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内容提要:

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在密切联系党执政以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认真总结党自身建设的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考,主要涉及党在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其与各方面的关系、党执政以后的主要任务和执政能力建设、拒腐防变等问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保持先进性,如何巩固执政地位、实现历史使命、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思考的重点。其核心,就是要加强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极为深刻和富有远见,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高瞻远瞩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起着长远的指导作用。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12 年 02 期

字号:

      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政党政治逐渐成为政治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而政党的建立和发展,就成为其所代表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维护自身利益、实现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党的建设状况不仅关系到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使命能否实现,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工人阶级政党的自身建设,并在理论与实践上对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是这一探索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是建立在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一般理论基础之上的。这种一般理论,主要是指毛泽东在党的建设上所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内容,其中包括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等。这些独创性的内容,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理,又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际,是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需要继续遵循的重要指导原则。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就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密切联系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全国执政地位以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党执政以后自身建设要解决的新问题,认真总结执政以后党自身建设的实践,并借鉴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本文拟对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主要内容、鲜明特点及其意义和局限作一概要考察,以期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有所启示。

      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考,涉及面很宽,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党在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其与各方面的关系问题;二是关于党执政以后的主要任务和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三是拒腐防变问题。显然,毛泽东的这一思考是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密切相关的。这个历史方位就是:党从一个领导和依靠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党,转向一个领导和依靠人民执掌政权、巩固新制度、建设新国家,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党。处在这样一种历史方位的中国共产党,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然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思考的重点。毛泽东的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加强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探索和思考,正是围绕这一核心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的。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要正确处理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若干关系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毛泽东看来,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毋庸置疑地应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他在1954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重申:“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①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取得,是由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以及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从党成立后在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历程中,党能够不断地总结经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无数共产党人流血牺牲和英勇奋斗换来的伟大成就,使自己成为人民所信任的、被人民在长时间内考验过并因此选中了的政治领导者。因此,“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②。针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一些人对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领导地位的怀疑和否定,毛泽东坚持把“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③,作为判断言论是非的最重要标准之一。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如何处理好各方面的政治关系?毛泽东对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

      一是正确处理共产党与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阶级的关系。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④,“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⑤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也是党执政必须依靠的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在现阶段上,有其很大的重要性”,“为了使落后的经济地位提高一步,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奋斗”。⑥这里,毛泽东突出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揭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以及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为建设新中国而共同奋斗的态度。

      二是正确处理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1949年建立的国家政权是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民主党派丧失了原来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这样,如何对待民主党派并处理好这种关系的问题就摆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前。毛泽东在总结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历史经验和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思想。他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⑦。坚持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因为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至于各民主党派是否能否长期存在下去……要看各民主党派自己的表现,要看它们是否取得人民的信任”⑧。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这就需要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而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所以更需要接受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在全国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党的八大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作为社会主义时期多党合作、处理党派关系的方针得到正式确认,成为正确处理我国党派关系的指导方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