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73(2011)11-0060-07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 改造旧的哲学范畴和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批判继承中国古代哲学遗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求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且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历史、文化的实际相结合。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时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1]p.533)他号召全党同志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历史遗产,研究现实运动的特点,并使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他特别提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遗产。这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前提。 1937年,毛泽东在《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谈到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深入发展下去时说:由于中国社会进化的落后,中国今日发展着的辩证法唯物论哲学思潮,不是从继承与改造自己哲学的遗产而来的,而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而来的。然而要使辩证法唯物论思潮在中国深入与发展下去,并明确地指导中国革命向着彻底胜利之途,便必须同各种现存的反动哲学作斗争,在全国思想战线上树立批判的旗帜,并因而清算中国古代的哲学遗产,才能达到目的。这就是说,作为外来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必须清理中国古代哲学遗产,使它同中国优秀的哲学传统结合起来。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改造旧的哲学范畴 范畴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支撑点和阶梯。列宁说:“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2](p.90)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反复地接触同一类事物,积累了这一类事物的种种属性、特征、联系等的丰富印象,于是就在头脑中进行整理和概括工作,把这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抽象出来,归纳成概念,并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逻辑的思维活动。那些比较深刻的、比较普遍的概念,就叫作范畴。 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特有的范畴,这些范畴以简约的压缩的形式反映着本门科学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特殊的本质联系。哲学范畴与各门具体科学的范畴不同,它们不是某一个别领域中的特殊的本质联系的反映,而是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本质联系的反映。 哲学概念、范畴是哲学思维的细胞,它对哲学理论的思想特质有着决定性作用。黑格尔把整个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史视为哲学范畴按其自身逻辑逐步展开的过程。他认为:“文化上的区别一般地基于思想范畴的区别”,而“哲学上的区别更是基于思想范畴的区别”。[3](p.47)因此,哲学范畴的改造是推动哲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哲学基本上属于古代哲学,要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其基本范畴进行改造才能实现。 (三)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新体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 什么是体系?毛泽东指出:“概念和理论的系统”[4](p.291)就是体系。具体地说,一门科学的体系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有关这门科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畴;二是建立在这些概念和范畴之上的基本原理;三是同这些原理相联系的其他一些较为具体的理论。这三个部分又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有着前后一贯的逻辑联系。体系是事物内在联系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并且随着人们对事物内在联系认识的发展而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体系。体系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某一科学体系的创立,实际上标志着人们对某一事物在某个阶段的内在联系的认识的完成。科学只有当它构成体系的时候,才能全面地或比较全面地揭示出某一领域的事物的内在联系,才易于为人们学习、掌握和运用,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广泛的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反科学的思潮,之所以能够为千百万人民群众所掌握,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是一个彻底的科学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程度,要由范畴、体系的改造程度来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学理上说,归根到底就是要建构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创造出新的哲学形态。 二、毛泽东改造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举要 (一)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一语,源出于班固《汉书·景十三王传》。班固在为西汉河间献王刘德立传时说: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意思是说,刘德力求得到好的书法真迹。唐代颜师古在注《汉书》时,对实事求是的解释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引申为一种务实求真的学风。 毛泽东继承了这一民族传统的思想精华,对它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改造,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5](p.801)这里,毛泽东把“实事求是”从学风问题提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范畴,对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和列宁提出的两条认识路线问题作了唯物的、辩证的回答。他肯定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的认识对象和出发点;要求人们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去研究和把握客观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所以“实事求是”首先是唯物论,同时又把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融为一体,使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起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其主要贡献:一是用“实事求是”这一中国传统术语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种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民族形式,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现实的可能性;二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转化成一种应用哲学和方法论,这就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到各门具体科学和实际工作中去提供了中介和桥梁;三是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成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不仅对于保证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潜移默化地积淀在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