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作 者:

作者简介:
尚明轩,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出处:
学术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6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宋庆龄民主革命思想形成的渊源,研究者各强调其方面不一。作者指出,现有说法实可商酌,不能强调一端,需要多方面进行探索。认为特殊的家庭教育、其父宋嘉树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进步思想的教诲与熏陶,使其幼年具有朦胧的关注祖国命运的爱国之情。6年留美学习,进一步接受了民主主义的洗礼,1911 年辛亥革命胜利的现实政治教育,促使宋庆龄的政治思想急剧变化,初步形成民主主义革命思想。1913年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行列,可视为宋庆龄确立明确、坚定的民主革命思想的表现。文章并对1912年4月说、1915年10月说等其他诸说提出驳议。

      宋庆龄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举世闻名的杰出伟人,实非偶然,是她长期从事革命实践斗争并取得丰硕业绩的必然结果。探究宋庆龄民主革命思想的由来及形成,有助于明晰她一生历史业绩的来龙去脉,以及了然其所以能够成为一代人杰的坚实基础。

      本文仅就宋庆龄革命思想的形成渊源及其确立的问题,略陈己见。

      一

      宋庆龄民主革命思想形成的根源在何方?近10年来出版和发表的有关著作与文章中议论颇多,通过分析其家庭出身、成长经历、亲友影响等进行探讨,但说者各强调其方面不一。不少学者都强调了孙中山对宋庆龄幼年时代的影响;也有人认为是她青年时期受到美国民主教育的熏染等。如此说法实可商酌。依据宋庆龄革命思想确立历程的史实判断,其革命思想之所以形成,不能强调一端,需要多方面进行探索,应该说是多种因素交相作用后逐步汇合所致。

      一个人,童、少年时代的家庭教养和所处的时代及生活环境,历史的、社会的条件等,对后来的发展虽非决定的因素,却都有着程度不等的影响。1893年,宋庆龄出生在上海浦东,并在那里度过了成长中的孩提和少年时代。〔1〕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清王朝极端腐朽黑暗,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岌岌可危,一批爱国的志士仁人竞相探求救国图存的真谛,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正在传播,推翻清王朝的民主革命运动也在兴起和发展。宋庆龄生长在中国最大城市中的一个接受欧美教育的传教士兼革命党人家庭。她的特殊家庭状况使其自幼能够受到良好的庭训,童年时期得以摆脱当时一般青少年难以摆脱的孔孟之道等封建思想的禁锢,受到了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和系统的宗教生活的熏染。她的母亲倪桂珍是位具有刚强意志、虔诚的基督教皈依者,对事业、家庭和孩子教育有高度的责任感及严格的要求,并以慈悲为怀,博爱众生。这些思想和作风,从小就给宋庆龄以深刻的影响。其父宋嘉树是启迪宋庆龄进步和爱国思想的第一位老师。通过宋嘉树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主义进步思想的教导和熏陶,幼年的宋庆龄对西方的民主和共和逐步发生兴趣,开始具有了朦胧的关注祖国命运的爱国之情。以后的发展证明,这一切对她决心献身民主革命起了相当大的启蒙作用,甚至有着直接和决定的影响。宋庆龄的革命思想盖伏根于此。

      有些著作中把宋庆龄少年时代的进步思想说成是直接受孙中山影响的结果, 然而从目前已公开的资料来看, 此说却是缺乏史料的支撑。1894年孙中山首次到宋家时,宋庆龄仅仅是个一岁许的婴儿;此后长达16年之久,孙中山均流亡国外,其间只有1900年8月29 日乘日轮“神户丸”抵达上海一次,寄寓于日本人经营之“旭馆”。当时由于上海方受自立军失败的影响,戒备甚严,他来去匆匆,在仅有的两天停留中难以肯定到过宋家〔2〕;即使到过宋家,孙中山在短暂时期中, 也很难会同年刚7岁的宋庆龄有很多的谈话和接触,会给她以重大影响, 使她“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孙中山每每来到上海,都住在宋家”之事。某些与史实相左的戏剧性的描述是不可据之立论的。

      实事求是地说,少年时代宋庆龄所以有进步和爱国思想,基本上是得之于宋嘉树的教诲,间接受到了孙中山的影响,是孙中山留给宋嘉树的影响移植在宋庆龄身上开花结果,而不是直接受孙中山影响之所致。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孙中山在宋庆龄成长中的思想影响是逐步地加深加重,这是由于宋庆龄年龄和阅历增长以后,日益景仰和崇拜孙中山的救国理想和“痛感人间不平而终生投入革命”〔3 〕的献身精神而兴起的;并且,她最后也是在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和伟大思想的强烈感召之下,始踏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尽管宋庆龄少年时已经孕育了朴素的关注祖国命运的爱国之情,表现出对政治感兴趣,成为一个小小的激情的理想主义者,但在她心灵中蕴藏着的憎恨封建专制和关心祖国前途的种子当时尚未得到萌发。1907年夏,还是基于她特殊家庭状况,使她毅然飘洋过海远去美国学习,一呆6年,直到1913年8月。从14到20岁这个年龄,属于美妙的豆蔻年华,正是对一个年轻人思想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时期。因此,留学美国是宋庆龄一生中极不平凡的一页,她在美国所受的教育对其思想的影响确是不可忽视的。正如宋庆龄自己所述:“我在美国度过我的青年时代,受过美国伟大的民主传统的熏染,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伟大的力量之一。它的文化,成为我所接受的教育的一部分。”〔4 〕她在留美期间受到系统的美国教育,进一步接受了民主主义的洗礼,萌发了反对清廷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追求个性解放的理想,在她思想里得以具有了强烈的民主色彩。她后来回忆这段学习生活的收获时认为:“这对于我祖国,十分需要民主精神的祖国,是非常珍贵的。”〔5〕

      这个当时被人们赞为“小大人”〔6〕的宋庆龄,性格刚毅, 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广泛博览“传记小说等文学和历史书”〔7〕, 重视新思潮的追求和探索,“以便准备回国后有所建树”〔8〕。 她又从与父母亲通信中,从阅读报刊以及接触许多新鲜事物中开拓了视野,在政治上开始关注国内政治风云的变幻和祖国的命运,痛恨清王朝的腐败和深感祖国的落后,并时时用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激励自己,开始树立起心系祖国、献身祖国的抱负,产生了振兴国家、挽救危局的志气和理想。其时正值孙中山领导武装起义迭遭失败的岁月,宋庆龄常为此而忧虑,虽不敢对革命作出大胆激进的设想,也不因自己是身处异国的学子对祖国的前途停留在关心和同情上,而是深切地思考中国的出路,并积极地参与实践,以笔当剑撰写文章,希图通过自己独立探索去阐释使祖国前进的途径。在此期间,她曾连续发表多篇反封建的文章,以各种体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及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如童话短文《四小点》,宣传助人为乐的博爱精神;政论文《受外国教育的留学生在中国之影响》,论述中国早期留学生在政治、教育和社会改革方面对中华民族的良好影响,抒发自己为改造和建设祖国而学习的胸怀;《现代中国妇女》一文,通过中国开始招考赴美女留学生的事实,力陈“女子智力不比男子差”,“在中国教育发达的将来定会与男子并驾齐驱”,论述了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散文《阿妈》,以真挚的感情描绘曾在她家做工20年的保姆,讴歌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女仆,表现出她对劳动人民的关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