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金融的掠夺

——二战结束日本投降五十周年的回顾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银行与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全面进攻,扬言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结束侵华战争。由于我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战斗,粉碎了敌人的梦想。战争很快进入了持久对抗的阶段。日本帝国主义转而采取“以战养战”的策略,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我国经济、金融的掠夺,妄图削弱我战时经济力量,破坏法币的币值和信用,从而在经济、金融方面整垮中国。事实证明,敌人的这个梦想,也同样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为了实现“以战养战”和便于对中国经济金融进行掠夺,日本帝国主义除了在东北加强以伪满洲中央银行为主的金融垄断以外,在华北、华东、华中敌占区陆续成立伪银行,发行伪货币用于掠夺资源。先后成立的伪银行主要有:1、伪蒙疆银行。1937年11月13日设立, 总行在张家口。资本1200万元,由内蒙、察南、晋北各伪自治政府各出资400 万元,发行伪“蒙疆券”,与日元等价联系,流通于绥远、察哈尔及山西北部。2、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1938年3月10日设立。总行在北平。资本5000万元,由伪华北临时政府同原在华北营业的中、交两行及部分商业银行分别出资一半。发行伪“联银券”,与日元等价联系。流通于平、津、青岛、济南及河南等敌占区。3、伪华兴商业银行,1939年5 月1日设立。总行在上海。资本5000万元,由伪“维新政府”与日本银团各出资一半。发行伪“华兴券”,用于代替日本军用票。初与法币等价联系,以打击法币,流通于华东区及华中区。4、伪中央储备银行。 汪伪政权在南京成立后,于1940年1月6日设立。资本1亿元, 全由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掌握和控制。发行伪“中储券”,流通于京、沪、华中、华南;并企图统一沦陷区南北各地的伪钞。伪“中储券”发行后,伪“华兴券”即收回,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银行。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更恃武力将英、 美、荷、比四国的15家银行和“租界”上的国民政府银行分别由横滨正金等日本银行接管。

      设立了金融机构,日本侵略者就可以为所欲为地对我进行经济和金融的掠夺。在抗战开始后的最初几年,日寇想方设法向我内地输出敌货,同时鼓励私运物资资敌。在重庆的国民政府1940年曾先后设立对敌经济封锁委员会和战区经济委员会,建立缉私网、物资网、运送网和金融网,运用军事、政治、运输及金融力量,以求及时购储物资,严密缉私,促进生产和调整金融。但结果收效甚微,相反的为一些国民党权势人物所利用,囤积走私祸国殃民,为广大民众深恶痛绝。随着战局演进,各战区经济委员会于1940年底相继结束。

      在金融方面,日本侵略者采取滥发伪币、实行通货膨胀的反动政策,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从1938年底到1945年被接收时止,伪“联银券”发行额高达1951亿元,相当于1938年底发行额的1200倍。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初发时为1370万元,到1945年8月14日, 日本投降时,发行增至46,618亿元,而实际流通数比这还多。 由于通货膨胀,物价持续上涨,沦陷区常常是有行无市,有价无货,人民生活窘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另外,日寇在华中、华南地区大量发行军用票,从1938年11月至1945年发行额达5亿日元,从而加剧了通货膨胀。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货币斗争异常激烈,主要表现在国民政府力争维持法币在沦陷区的流通和稳定法币与英、美货币的汇率。而日本帝国主义则以发行各种伪钞券排挤法币,贬低法币币值,从而以低价收集法币套购我国外汇。这一斗争随着战争的演进而发展,国民政府始终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斗争方才结束。

      货币斗争的简要情况是:1、在华北,1938年3月,日寇企图以伪“联银券”换取法币套购外汇。因国民政府实行外汇管制(实行“外汇清核办法”),日寇的企图无法实现,于是改为排挤打击法币的办法。至当年6月,伪华北临时政府宣布,禁止有南方地名的法币在华北流通。 1939年3月,又规定华北流通的法币一律要换取伪“联银券”, 逾期禁止使用。1938年8月,强使法币贬值10%,1939年2月又贬值30%。敌伪一方面下令禁止法币在华北流通,另方面又收集法币企图套取我外汇。

      2、在华东和华中,上海沦陷后, 上海租界内进出口贸易业务和金融市场仍然非常活跃。中、中、交、农四行和国人经营的商业银行大都迁入租界继续营业,市场上对外汇的需求很大,中央银行按法定汇率(1元法币兑换英镑1先令2便士半)结售的外汇越来越少, 上海很快出现外汇黑市,汇率下落,法币汇率降至八九便士,比法币法定汇率低。同时集中于上海的法币数量又越来越大,对外汇的冲击力也更大。这时,中英成立外汇平准基金委员会,集中1000万英镑为基金,无限制买卖外汇,力图把法币汇率维持在8便士又1/4的水准。日寇认为有机可乘,利用伪“华兴券”兑换法币,进而大量套购我外汇基金。华北也运输大量法币到上海,在公开市场上套购外汇。不足三个月时间,1000万英镑的基金就被套购一空。国民政府被迫不再维持法币的8便士又1/4的汇率,外汇黑市上法币汇率继续下落,1940年4月, 中英美平准基金委员会成立,美国拨美金5000万元,英国投资500万英镑,作为基金, 采取审核制度,经审核批准按每英镑折合法币76元4角,每一美元折合法币18元8角2分的汇率结售。但由于香港和上海租界是一个特殊地区, 在敌伪经济政治力量的逼迫下,在外商银行的业务活动中,这一制度仍不能抵挡敌伪大量套购外汇的进攻,新的平准基金仍大量被套购。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和香港相继沦陷,外汇黑市随之消失,法币被全面禁止在沦陷区流通使用,中英美平准基金会内迁重庆,中日间的货币斗争告一段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