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北宋时期秦陇吐蕃部族按地域及宋廷经营方略,可划分为秦州古谓寨以东、古渭寨以西、秦州以东这三大块,然后以宋廷向西拓地、建立堡寨的年月次第为经,以地理考证为纬,可一一摸清各部族居地及其与宋廷的关系。 五代大分裂时期,吐蕃微弱,竟至“不见于梁世”。至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回鹘王仁只喻(即甘州回鹘可汗仁裕)来朝,吐蕃始“遣使附以来”[①]。至宋朝建立之后,其种落分布的状况及其结局如何,是关乎我国民族大融合及形成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历史课题,值得追踪寻迹。《宋史·吐蕃传》记载疏略,东一笔,西一笔,很难理出个线索来。然其部族散见于其他史乘,有名有姓可稽者其数不少。本文拟以其所居地域为基础,分成几大片分别考索,如居陇右者以秦州为中心,分为东西两路,居河西者则按凉州六谷族、青唐唃斯罗两大支系;再据载籍年月,次第叙述,则眉目清楚。先考索居于陇右者,河西两大支系,则以另文述之。 一、秦州古渭寨以东各部族及其居地 宋朝建国之初,西部以秦州为重镇,建雄武军节度以领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西边只达秦州所辖夕阳镇(今天水市新阳镇),自此以西,沿渭水上源越鸟鼠山以达洮水流域,再越过马衔山至黄河之滨的兰州、会州,皆有吐蕃族分布。据《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三建隆三年六月的记载:“秦州夕阳镇,古伏羌县之地也,西北接大薮,材植所出,戎人久擅其利。……自渭而北则属诸戎,自渭而南则为吾有”。这里所指的诸戎,即吐蕃部族。当时由秦州夕阳镇直达临洮抹邦山,为材木所产之大森林区,宋朝政府在汴京建造宫殿的大木料,皆取给于此。秦州知州高防在渭北设采造务,筑堡据要害,派戍卒防守,强取木材,“岁获大木万本,以给京师”,惹起戎人的反抗。“于是西戎酋长尚波于帅众来争,颇杀伤戍卒”。宋太祖“不欲边境生事”,撤换高防,派枢密使吴廷祚为雄武军节度、知秦州,令其招抚渭北蕃部,“务命安集,不得侵渔”[②]。廷祚奉诏至秦州,释放被捕系的戎人,罢采造务,招集安抚,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于是戎人悦服。同年九月,“尚波于献伏羌县地”而内附[③]。尚波于部族,是秦州以西第一个内附的部族,其居地为伏羌县,即今甘谷县地,宋于其地筑伏羌寨。我们以此为起点,依据宋朝逐步向西开拓的史实,顺藤摸瓜,则西部各族的居地、名称,可基本查清。 秦州以西,宋初于建隆二年置定西寨(州西北45里,在今天水市渭南镇)。开宝元年(968年)置三阳寨(州西40里,在今渭南镇以东的三阳川)。伏羌寨如前所述。再以西置永宁寨[④](今甘谷县西四十里铺,原名尚书寨)。据《长编》记载,开宝八年十二月,“秦州戎人大石、小石族寇土门,略居民,知州张柄击走之”[⑤]。以后当然是内附了。此二族居地究在何处?据调查,今甘谷县北部有一条小河名清溪,自西向东流,至安远镇汇入自北而南流注渭水的散渡河,就在安远镇以西20里的清溪水旁,有乡镇名曰“大石”。远近三四十里的群众就叫它“大石头”。距吾家乡通渭常河镇只有15公里。据笔者所见,其地一望平川,不仅没有可据以命地名的大石,连小石头也很少。访问父老,言“我们这个镇子,老百姓叫大石头,还有一个雅名叫永兴,传下来很久,不知起于何时”。笔者因而悟到,此大石镇,即吐蕃大石、小石族居地,地名盖由族名而得也。 据《宋史·吐蕃传》:太宗“淳化元年(990年),秦州大、小马家族献地内附。”又,《宋史》卷266《温仲舒传》载,淳化四年仲舒知秦州。“先是,俗杂羌戎,有两马家、朵藏、枭波等部,唐末以来,居于渭河之南,大、小洛门寨多产良木,为其所据。……仲舒至,部兵历按诸寨,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既而悉徙其部落于渭北,立堡寨以限之”。太宗闻之,恐“一旦擅意斥逐,或至骚动。……乃命知凤翔府薛惟吉与仲舒对易其任”。改拓地为安抚,戎人仍居故地,按:“两马家”即大、小马家族。大洛门即今武山县的鸳鸯镇,小洛门即今洛门镇。此四族居地,均在今武山县的渭河南北,具体分布,还有其他记载可依据。《长编》卷83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八月丙寅条,“改秦州大落门枭篦寨名曰威远”。按:威远寨即今武山县南、山丹河上游之滩歌镇,距旧武山县城(即宁远寨)30里。枭波即枭篦,可知此族的居地是以威远寨为据点的今武山县南部。朵藏族与此族相邻。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十二月丁亥,“侍禁杨承吉使西蕃唃斯罗还,言蕃部甚畏秦州丁家、马家二族。此二族人马颇众,倚依朝廷”[⑥],又,天禧元年(1017年)二月,“知秦州曹玮言,永宁寨大马家族军主阿斯铎捕得宗哥蕃部卓萨沁格,请授刺史。从之”[⑦]。另据《武经总要》卷18,“宁远寨,南至马家族二十里,北至丁家族二十里”。由此可知,大马家、小马家、丁家三族居地,当在永宁寨至宁远寨渭河南北两岸百里之内。 又据《长编》卷85大中祥符八年八月丙戌条的记载:“秦州言,隆中族蕃部来劫般擦,默星族首领郢成斯纳等与战,胜之。”此两族居地何在?据《九域志》,庆历五年(1045年)筑达隆堡,在州西北150里。按此距离经过调查,达隆堡在今甘谷县大石镇以西15公里处,即现在的礼辛镇,南距盘安镇20公里。取名达隆堡,是抵达隆中族所居之义也,这与在通渭境内者谷、达谷两部族之间筑者达堡(详后),属同一义例。故断定此隆中族居地在今甘谷县礼辛镇一带。所谓劫“般擦”,是指打劫进贡的商队,当时西部的唃厮啰等大族进贡的道路,沿渭河是要经过永宁寨的。而与之战斗的默星族的居地,当与永宁寨相去不远。依此探索,找到《长编》卷90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十月辛卯条的记载云:“秦州部署曹玮等言‘本州所修大、小洛门两寨元献地人蕃官军主末星族郢城斯纳,望补本族都军主’,……从之”。末星族即默星族,居地在今武山县洛门镇、鸳鸯镇一带,是一个较大的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