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根据所选择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及复杂程度事先对审计过程做出安排。绩效审计在计划管理上与传统财务审计有着本质不同。绩效审计的计划管理分为年度计划管理和项目计划管理两部分。 (一)年度计划管理。审计机关年度计划管理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首要环节,是绩效审计区别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特征。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存在主动选择审计项目问题,而绩效审计选题范围广泛,可选择对象众多,审计机关的审计资源非常有限,必须对绩效审计的对象和范围作出恰当的限定。因此,年度审计计划中对绩效审计对象的选择是重要内容。在确定绩效审计对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预计的审计效果。预计审计效果越大,被选作绩效审计对象的可能性就大。绩效审计的目的在于使被审计对象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实现增值,提高审计对象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考虑项目或主体的预计审计效果大小,通常可以考虑其财务规模以及管理风险,如果其资金占用、收支结余较大,通过改进得到的增值额可能就大,被选作绩效审计对象的机会就大。同时,主体或项目会面临来源于内部或外部的风险,选择管理风险较严重的领域,通过绩效审计进行监督评价,改善这些领域内的活动及内部控制,能给主体或项目带来较大的效益改进。审计实践中,要求审计机关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选择具有改进余地的主体或项目进行绩效审计,从而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审计建议,并实施后续跟踪审查落实情况,真正达到提高审计对象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目标。 2.项目的重要性。衡量某个项目或主体是否重要,就要看其在政府管理、资源运用或社会需求等方面重要与否,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是否具有重大影响力,社会公众是否关注。其中,借鉴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选项的经验,可以考虑把社会目标作为衡量项目重要性的重要内容。就我国实际情况,绩效审计对象选择时可以围绕每年中央和地方“两会”议题展开,这些议题社会公众关注程度高,多是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如环境保护、灾后重建资金使用、就业促进、子女入学等,以其作为绩效审计对象,可以引起广泛关注,扩大绩效审计的影响,发挥绩效审计促进经济资源配置、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支持的作用。同时,选择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或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进行绩效审计,也会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最终使绩效审计作用最大化。 3.审计工作的可行性。即选定的审计项目应是现行条件下审计机关力所能及的,主要考虑审计成本与可操作性两方面,具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水平、评价标准取得的难易程度、审计人员的知识与能力是否满足要求等。审计成本较低、操作性强的项目容易被选作绩效审计项目。如果某个项目过于复杂,绩效审计所需信息和数据不易取得,或者存在政治上的敏感性,存在出于国家利益的安全保密问题等,通常会导致审计成本增大,项目审计的成本有效性较差,不宜选作绩效审计项目。 (二)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计划管理是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机关确定的某一具体绩效审计项目时的计划管理,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年度审计计划确定了组织未来全年审计工作的具体审计项目,而项目审计计划是对这些具体审计项目从审计准备到审计完成全过程工作的综合规划。制定项目计划需要审计人员广泛收集与该审计项目相关的信息,进行审前调查,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确定审计标准,编制详细审计实施方案,分配审计人员与时间等。与传统财务审计相比,所要进行的工作基本一致,只是具体内容不同。制定项目审计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进行审前调查。就是审计人员通过对相关资料文献的查阅或向被审计单位各层次人员的咨询、实地询访,对被审计对象进行了解,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情况,内部控制的制订与执行,审计中可能面临的审计风险,为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及重点,制定审计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与传统财务审计相比,绩效审计的审前调查工作范围更广泛、面更宽。在效益审计开展比较好的国家,审前调查所耗时间会占到全部审计时间的一半左右。 2.确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实现的预期效果,具有导向作用,对审计工作的全过程都产生影响。审计目标的确定直接影响审计标准的选择以及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模式的设计。传统财务审计目标具有强制性的规定,而绩效审计目标的选择与确立则要根据审计委托人的要求确定。 3.确定审计标准。确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效益审计的关键和核心工作。传统财务审计的标准非常明确,审计人员只需按事先确定好的法律规范进行判断即可。显然,财务审计标准属于要求被审计单位必须达到的“法定”责任,是一种最低标准。而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人们对审计项目的预期或认识,往往是一种社会期望值,是一个较高乃至最高标准,如行业或历史最好水平。由于绩效审计对象千差万别,相互之间差异较大,人们的期望值和满意程度也不同,确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绩效审计工作的难点。 4.编制审计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实施审计项目的总体安排,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审计机关检查、控制审计质量和进度的基本依据。审计方案的编制应当关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确实对绩效审计能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一般而言,绩效审计方案有综合方案和具体方案两个层次。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如单位或项目的性质、规模、业务繁简程度等,对审计方案进行适当简化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