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规模扩张及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基建规模迅速扩张,教学楼、实验楼、运动场馆、图书馆、食堂、教工住宅、学生公寓以及配套的景观、道路、供电、供水和供气的设施改造工程普遍建设起来。拿校舍建筑面积来说,1998年只有15400万平方米,2009年已发展到63246余万平方米(详见下表)。
在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巨大数量的基建项目,为高校基建招投标工作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目前,高校基建招投标管理上还存在不严格执行招投标规定的程序、操作不规范、招标流于形式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据有关部门对20所高校102个招投标工程项目的抽查,高校作为招标人,在基建工程招标中违法违规的手法大致可以归结为12种:不具备招标条件就招标或开工建设;应公开招标的项目不招标或规避公开招标;不按核准文件要求组织招标;招标代理机构不按程序比选确定;指定或变相指定品牌;招标公告不在指定媒介发布;违规组建评标委员会,不依法评标;招标结果超投资概算;不依法订立执行合同,合同价与中标价不一致,结算价超过合同价;项目审批部门不依法履职;资料不完整,档案管理不规范;“家法”违反“国法”,出台的招投标管理办法有越权或违反招投标法律法规的条款。在投标人方面,其不规范行为主要有4种:拉拢腐蚀高校主管领导和招标人员;资质造假挂靠;围标串标;转包分包。 高校基建项目招投标审计监督的重点与方法 (一)高校基建招投标审计监督的基本内容 高校基建招投标审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审计监督。事前审计监督主要对招投标范围、条件、方式、文件、标底、招标代理机构和投标单位资质进行审计,重点审查是否存在肢解建设项目、是否履行项目前期工作相关审批程序、是否落实项目建设资金计划、招标文件是否合法合规、标底编制是否真实准确、招标代理机构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等。事中审计监督主要对工程开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定标程序和结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进行现场审计监督。事后审计监督主要包括合同签订的审计和合同履行的跟踪审计。 (二)高校基建招投标审计监督的重点与方法 不少人认为高校基建项目招投标审计监督的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招标投标条件合理性审计;招标文件内容完整、合规性审计;标底与投标报价真实、准确性审计;招标投标程序合法、合规性审计;招标投标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审计;施工合同与招标文件符合性审计。笔者认为,对标底价、中标合同价、竣工结算价(简称“三价”)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审计,应成为审计监督的重点。 1、标底价审计。标底一般由招标人委托具备编制标底资格的预算员、造价工程师或具备编制条件的中介组织完成,也可由招标人自行编制。标底是评价比较投标报价的尺度,也是评标和确定中标单位的主要依据。高校基建项目标底审计主要审查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标底编制依据的标准、取费依据是否正确,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二是标底计价内容、计价依据及计价范围是否与招标文件一致。标底审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一般可采取抽样法进行审计,也可以凭借审计人员积累的经验,采用指标分析法、比较法。 2、中标合同价审计。中标合同价既是对标底价的调整和完善,也是最后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中标合同价一旦签订,便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修改,必须认真履行。中标合同价审计的重点是,中标合同价是否合理规范,有无为获得更多的包干结余而压低中标合同价,或在合同中打“埋伏”留“活口”的问题。审计时要把好三个关口,控制不合理支出:一是审查中标合同价款的真实性;二是控制合同中不合理补充条款的发生;三是控制其他易出问题的事项。 3、竣工结算价审计。竣工结算的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成本的决算和工程投资完成的最终结果,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工程量的审计。主要审查工程有无按合同规定价款的内容、范围、方法、工艺、材质等施工,审查发包图纸的工程内容、范围、方法、工艺、材质,结合隐蔽工程资料、验收资料,到工程现场进行踏勘,对未实施到位的工程予以核减;二是设计变更的审计。主要审查设计变更是否规范,界定内容是否清楚,文字说明是否全面;三是现场签证的审计。既要审查签证时间与施工形象进度时间是否一致,又要把签证与综合定额内容相比较,防止重复计算;四是设备与材料价格的审计。应对照材料价格信息,到市场上调研了解行情,审核材料价格有无以次充好等情况。 此外,还应加大对招标文件和围标、串标行为的审计监督。 目前,高校基建招投标审计监督仍存在一定制约因素,例如:对基建招投标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审计人员缺乏招投标专业知识,审计方法落后等,因此招投标审计监督还难以从根本上治理高校基建项目招标投标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对基建项目招投标治理的积极作用,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审计制度,加强审计队伍专业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引用新方法、新手段来提高基建项目招投标审计监督的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