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导向的环保BOT项目内部控制审计模式探讨

——以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审计调查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红 戚闽粤 广东省审计厅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1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移交,是一种吸引投资者利用资金或技术,建设、运营基础设施项目并在合同期满后无偿移交给政府的运作方式。近年来,为有效解决财政资金不足与环保投入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BOT模式在环保项目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据统计,近五年广东省珠江流域建设运营的污水处理厂中,采用BOT模式的超过60%。由于BOT模式特殊的权责关系,笔者认为,对BOT项目的审计,应以项目的内部控制及政府如何监控项目运作为重点,揭示项目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风险导向的环保BOT项目内部控制框架

      环保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水涵养林、园林绿化等,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可持续性等特点。BOT项目运作和控制流程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立项、签订合同、项目设计、工程建设验收、项目运营以及项目移交等环节。本文以污水处理项目为例,分析此六个主要环节的控制目标和关键控制点,认识失控的后果,夯实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基础。

      立项阶段。控制目标是通过可行性研究,分析当地的经济、用水、配套设施等实际情况,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关键控制点:一是科学选址,要综合考虑建厂条件、城市布局、建设投资、运营成本、社会影响、生态影响等各方面因素,合理布局。二是合理规模,通过收水范围内人口数、工业企业排污量、自来水用水量、自备水源情况等因素来分析判断规模是否合理。

      失控风险:一是项目规划缺乏科学性,配套工程规划不合理或建设滞后,出现“晒太阳”工程。二是BOT合同一般有保底水量的约定,如果规模不合理,运营后实际处理水量与收费水量的较大差距会带来政府履约风险,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

      合同阶段。控制目标是通过BOT合同谈判和约定,以最低成本和风险达到项目上马的目的。

      关键控制点:BOT投资主体身份的合法合规性;投资总额的真实性;项目设计和建设标准;经营期限;合同单价,包括收费水平的计算及调整方式;担保条款;项目移交约定等。

      失控风险:一是选择不符合条件的投资方;二是合同单价太高或年限过长,政府权益流失;三是合同约定事项不合理,给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带来的控制风险;四是对项目移交的关键条款未作明确约定,为日后项目移交可能产生的经济和法律纠纷埋下隐患;五是政府违规担保或指定担保人。

      项目设计。控制目标是把握项目设计方案最优化,项目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建设、环保等有关规定。

      关键控制点:工艺选择;设备选择,建成日常维护及修理费用是主要运营成本之一;设计方案专家评审等。

      失控风险:一是设计未达到立项目标或设计标准过高增加财政支出负担;二是由于设计缺陷,出现质量缺陷、安全隐患或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造成投资浪费和社会负面影响。

      工程建设和项目验收。控制目标包含工程成本、进度和质量目标。

      关键控制点:施工过程保持监督检查;工程进度,这是审计监督的重点;质量管理;投资结算,权威专家审核投资结算成本的合理合法性;安全管理;环境验收等。

      失控风险:一是工程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二是工程进度未按合同要求;三是发生安全事故;四是项目资金流失等经济问题;五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项目运营。控制目标是运营监管目标对污水处理的水量、水质、污泥处理处置和设备设施运行状况进行监管。

      关键控制点:运营制度,包括运营管理、监督和报告制度;水量指标,流量计读数是水量计量的依据,应定期请计量检测部门对流量计进行标定;水质指标,确定出水水质是否达标的主要依据:污泥处理和记录;设备设施运行状况巡查及记录;运营收入和成本。

      失控风险:运营公司为节约成本而“偷工减料”,水质未达标处理就偷偷排放,影响污水处理的整体目标;流量计出现故障,计费金额不准确;成本数据不真实。

      项目移交。控制目标是特许期满后,运营公司按BOT合同将项目的资产、技术全部移交给政府,保证项目正常运营。

      关键控制点:求偿权解除,解除任何种类或性质的债务、留置权、抵押、担保物权、环境污染及其他求偿权;资产和资料移交;恢复性大修;技术培训与技术转移;项目缺陷责任期和保证金。

      失控风险:移交资产质量、技术资料、人员培训未达到生产要求,移交后污水处理厂无法正常经营。

      环保BOT项目的内部控制审计模式

      基于环保BOT项目特殊的法律责任关系,适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本文应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结合环保项目的内部控制框架,对该审计模式进行构建,见下页图。

      审前准备。在对被审计项目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订周密的审计工作方案。按照环保BOT项目运作和控制流程,被审计对象有三个层次:一是BOT授权方,二是指定监管方,三是BOT被授权方。通过调查BOT项目的实施程序,解决“控制了什么”、“怎样控制”等问题。

      确定审计评价方法。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有构成要素评价法、风险基础评价法等。本文以COSO内部控制框架为指导,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评价重点放在项目最重要的风险和控制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