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绩效审计的规范性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荣青,江苏省审计厅科研所

原文出处:
审计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1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引言

      随着绩效审计工作的不断推进,绩效审计工作的发展呈现出由弱到强的良好态势,绩效审计也必将成为现代审计发展阶段的重心。但不容忽视的是,绩效审计在我国仍处于研究和探索的阶段,绩效审计发展的水平尚不均衡,范围小、层次低、技术手段和审计队伍素质落后、法律法规和制度等环境欠缺,使得绩效审计工作仍处在盲目和无序的状态中,尚未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绩效审计在规范性方面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我国的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都对审计实务做出了不同层次的有效规范,绩效审计也应遵循上述规范。但由于绩效审计工作的复杂性,绩效审计在规范性问题上又有着自身特点。从我国各地绩效审计实践上看,绩效审计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绩效审计的选项、实施、报告、方法等方面做法不统一,也缺乏必要的专门规范性、制度性指导。

      为提高绩效审计的质量,加强绩效审计工作的规范性约束,本文从绩效审计的选项、绩效审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绩效审计成果与利用、后续跟踪检查以及绩效审计的方法等方面进行研析,试图对做好绩效审计实务工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初步规范。

      二、绩效审计计划——绩效审计的选项问题

      审计机关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审计项目是否适合开展绩效审计。从全国各地的绩效审计实践来看,很多审计机关并没有真正理解绩效审计的实质,往往是盲目跟风,不管什么项目,没有经过研究论证就给戴上绩效审计的帽子,做的时候却仍然是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有的审计机关选择了很好的审计项目,但由于选项时考虑不充分,在项目实施时由于审计资源的限制,以及难以获取相关资料、数据或审计评价标准等原因,使得项目搁浅或草草收场,阻碍了绩效审计的健康发展。

      因此,绩效审计项目的选择,是搞好绩效审计的前提。在实践中,审计机关可以在遵循以下原则的基础上,做好充分的研究论证,最终确定绩效审计项目。

      (一)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关注程度和资金规模等方面的重要程度,即选定的项目要在政府管理、资源运用或社会需求等方面较为重要。

      一是考虑项目是否对经济、社会、公众利益或环境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是否属于国民经济命脉部门或行业,绩效审计应侧重选择影响力大的项目;二是考虑人大、政府、媒体和公众对项目的关注程度。一方面应围绕本级政府工作重心,另一方面绩效审计应侧重选择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或群众举报、投诉的问题;三是考虑项目覆盖面的大小或财政资金的投入量、资产的规模的大小等。主要关注政府公共财政资金和投资的重点部门(单位)、重点行业(领域)、重点资金或项目。

      (二)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主要是综合考虑当前审计机关在现有的审计环境、审计资源和审计技术手段下开展绩效审计的可能性,坚持量力而行,以质取胜。

      一是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法律制度环境、政策执行、资金使用或项目进展情况是否具备审计条件;二是考虑有关法规文件资料、财务会计及业务资料、信息系统及电子数据、审计评价标准等获取的难易程度,是否能取得充分、相关和可靠的审计证据,并综合考虑审计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三是考虑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四是考虑审计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装备等审计资源条件满足程度。

      (三)增值性原则

      即选择的项目应有前瞻性和洞察力,要看到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上是否具有可改进的空间。

      一是考虑通过审计是否能揭示或反映政策、制度、管理方面的缺陷;二是审计建议有被相关部门利用的空间,有提高决策效率、运行效率、办事效率、提高管理水平的余地。绩效审计成果可利用程度高,可以真正成为决策系统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体现绩效审计价值;三是通过绩效审计可以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管理,预期审计效果明显。

      (四)时效性原则

      关注审计需求,审计时机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能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因为环境、政策变化使一些计划项目不合时宜,一般不再选择。

      三、审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一)调查了解情况

      根据2010年新颁布的国家审计准则,调查了解情况作为审计实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基础,也是审计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到审计的质量。扎扎实实做好调查了解,有助于细化问题,明确重点,并可以大大缩短审计现场实施的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绩效审计应当充分重视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性作用,突出审计的前瞻性。绩效审计应从下列方面做好调查了解: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主要通过文件查阅法,了解人大、政府和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制度和管理规定及其执行情况;

      2.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外部环境和风险情况。主要通过经济社会领域相关专业材料分析以及通过查看网站、媒体报道等方法,调查了解所在地区的宏观经济环境,所处行业的地位、性质、竞争、发展状况,管理(监督、主管)部门、专家单位以及公众或媒体对其评价或影响;

      3.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背景、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管理和使用的财政性资金及其他公共资源情况,绩效目标,适用的业绩指标体系及业绩评价情况,以往接受审计和监管情况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