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绩效审计目标要体现“高度”,注重找准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坚持绩效审计宏观服务型的目标定位,提升审计层次 从《宁夏绩效审计办法》对绩效审计概念和内容的界定可以看出,绩效审计是要对被审计单位管理使用公共资源的活动,从微观层面进行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审查和评价,对所涉及业务领域的政策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效果存在的缺陷和风险,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揭示和建议,强调了绩效审计的宏观性和服务性。 因此,要结合财政、金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等不同项目的具体特点,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绩效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审计要找准切入点,从国家宏观政策等层面深入分析,紧扣体制机制分析原因,查深查透,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政策、法律、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做到站高一级看问题,而不能只是就事论事。 (二)全面把握审计目标,实现总目标与分目标的统一 审计目标不应当是一句模糊的语言,而应当是一个清晰具体的体系。绩效审计总目标不仅规定着绩效审计活动的既定方向和将要达到的预期目的,而且决定和制约着绩效审计的分目标;分目标是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实现总目标的基本路径和保障,两者之间是“纲”与“目”的关系。我们可以将绩效审计总目标分解成二级、三级目标等,从而建立起审计目标与审计人员具体审计行为的直接联系,确保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统一于整个审计项目审计目标的需要。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但要把握好总目标,而且还要把握好分目标,两者不可分割。 实践中发现,很多审计项目在审计过程中没有系统性,究其原因是没有分解审计目标,没有建立起审计目标与审计人员具体审计行为之间的直接联系。审计目标大而化之,很笼统很模糊,把本应该从宏观目标定位到实现目标的微观行为设计,再从微观取证归纳上升到服务于宏观目标的互为印证的逻辑过程,变成了脱离目标指导框架的约束而直接从微观取证的过程,结果是把“我想干什么”、“我要干什么”的主动式审计变成了“干成什么算什么”、“就事论事,只能这样”的被动式审计,达不到宏观的层次,审计质量在低水平徘徊。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将总目标分解细化成一个个具体目标,可以和审计人员具体审计行为直接相连的最低级次的目标,这对绩效审计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分解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根据审计调查的结果列出具体的、翔实的、具有针对性的审计问题清单。审计的过程,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达到了。 二、绩效审计内容要体现“深度”,注重挖掘项目增值空间 (一)点面结合,做到全面把握整体分析 为了真正做到对项目的全面把握、整体分析,一定要做到点面结合。尤其是涉及财政资金、专项资金的审计,横向看必须有一定的广度,纵向看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资金的总量、结构、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深入了解各有关单位的职能、权限、协调与配合情况。 (二)围绕职能,实现财务审计和业务审计相结合 目前很多项目名曰绩效审计,但是审计组却把精力较多地放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上,看账本的时间多、调查研究的时间少,对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评价的深度和广度均不够,微观定量审计多,宏观定性与微观定量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少,没有突出绩效审计的特点。 由于财务审计的内容相对固定和统一,如果我们的审计人员只注重财务审计,反映出来的问题就难免千篇一律,并且这些问题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就可以规范。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职能却是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只有围绕职能,将财务审计和业务审计紧密地结合起来,互相印证,分析不合规问题表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审计才能够深入,这也才正是绩效审计的关注点,即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的效果。当然,这对我们审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业务领域截然不同,如何能在短时间内从一个门外汉转变成行家里手(必要时,在专业领域可以借鉴专家意见),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审计人员要具备研究分析的思维能力,抓住问题本质,综合、宏观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如: 1.对涉及有关资金分配的审计项目,运用业务流程图法对立项程序进行审计,并结合对项目立项档案资料的检查,来发现制度和具体执行中的问题。 2.对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首先,要理清该领导所在部门以及该领导直接分管单位的职责权限和业务范围;在此基础上,根据分解后的审计目标筛选出此次审计我们要关注问题所涉及的主要业务范围;然后,在此范围内寻找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从业务和财务两方面去查证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和标准比较,得出结论,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三、绩效审计方法要体现“力度”,注重提高工作效率 (一)计算机技术方法 要强力推进运用计算机审计等信息化技术方法,充分发挥其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和提高效率效果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二)思维分析方法 对绩效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往往需要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找出问题的答案,必须对相关事项进行深入的研究。因而,与财务审计相比,绩效审计通常具有研究活动的性质,对审计人员的理论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要善于追根溯源,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抓住矛盾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