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目前,中央和地方对农田水利专项投入不断加大,对于审计机关来讲,当务之急是对已投入的工程建设资金的绩效情况进行审计评价,为各级政府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农田水利配套工程专项资金涉及面较广,产生的绩效与项目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收入情况直接挂钩,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部分指标得分,应占一定的比重;同时,应结合资金运行有关的财务审计等审计小组投票得出的指标得分,最后与相应权重取积后汇总得出整体得分。 一、指标设置的原则 农田水利配套工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四项原则下:(1)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农田水利配套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社会效益好了,经济效益却不好,或是经济效益好了,社会效益却不好,或是经济效益好了,环境却受到了破坏。在进行审计评价时,不能局限于一时的经济利益,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2)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定量评价比较客观,而定性评价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对农田水利配套工程专项资金绩效进行评价时,应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结合定性评价的问卷调查,对专项资金使用存在的不足给出恰当的评价。(3)总体指标与明细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农田水利配套工程专项资金整体绩效评价得分是根据明细指标得分汇总得出的,明细指标是总体指标的基础;同时,总体指标反映农田水利工程专项资金总体绩效情况,明细指标反映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各分项专项资金绩效情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表1 农田水利配套工程专项资金绩效一级评价指标
表2 农田水利配套工程专项资金绩效二级评价指标
二、指标权重设置的方法和原则 指标权重是指在一个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所占的相对比重,体现各项指标在总体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指标权重越低,对总体评价的影响越小;反之,影响越大。指标权重的设置方法很多,建议采用德尔斐法。即审计组成员依据系统的程序,对指标权重设置独自发表意见,并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形成基本一致的意见。与此同时,审计组成员在对指标权重设置发表意见时,应遵循三项原则:重要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则;配比性原则,即同级指标权重之和等于1;谨慎性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发表不当意见的风险。 三、一级指标的设置 一级指标的设置如表1所示。(1)项目立项及管理的科学性,主要对项目立项申请、批文等方面进行评价,拟设10个二级指标,建议权重为0.2。(2)专项资金的效率性,主要对上级专项资金到位率、配套资金到位率、自筹资金到位率、专项资金结余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建议权重为0.1。(3)专项资金的效果性,拟设10个二级指标,建议权重为0.2。(4)专项资金的效益性,拟设3个二级指标,建议权重为0.5。 表3 农田水利配套工程专项资金绩效三级评价指标
表4 农田水利配套工程专项资金绩效四级评价指标
四、二级指标的设置 二级指标的设置如表2所示。(1)一级指标项目立项及管理科学性有10个二级指标,主要是从项目立项及后续管理进行评价,可通过审计组成员对项目档案审计后,针对完整性、合理性分别进行打分,并取其平均得分,其权重各占0.1。(2)一级指标专项资金的效率性有4个二级指标,指标权重各占0.25,其中,上级专项资金到位率=收到上级资金总额/上级批复投入资金总额×100%,配套资金到位率=实际配套资金总额/应配套资金总额×100%,自筹资金到位率=实际收到自筹资金总额/应自筹资金总额×100%,专项资金结余率=(收到工程资金总额-实际使用资金总额)/收到工程资金总额×100%。(3)一级指标专项资金的效果性有10个二级指标,除3001号和3002号指标外,其余指标建议采用德尔斐法取得指标得分,建议权重各占0.1。同时,3001号指标:审计部门审计数与项目送审数的比率=审计部门审定项目资金总额/项目送审数×100%,建议权重为0.2;3002号指标:挤占、挪用、浪费专项资金占总金额比率=挤占、挪用、浪费专项资金总额/项目总金额×100%,建议权重为0.2。(4)一级指标专项资金的效益性有3个二级指标,具体权重参见三级指标表。 五、三级指标的设置 对二级指标中的4001号指标、4002号指标、4003号指标设置了三级指标,具体如表3所示。 其中,4001号指标经济效益被细分为3个三级指标,这些指标将被进一步分成四级指标进行问卷调查;4002号指标环境效益被细分两个三级指标,这些指标将被进一步分成分成四级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建议权重各为0.5;4003号指标社会效益被细分为10个三级指标,这些指标的得分将来自项目区群众填写的调查问卷,建议权重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