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派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相关问题研究评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路克利,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党的文献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1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文章编号]1005-1597(2011)05-0111-06

      20世纪40年代以来,以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麦克法夸尔(Roderick MacFarquhar)等为代表的哈佛大学学者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海外中共研究的哈佛学派。1948年,费正清出版了海外中国学和中共学的经典著作《美国与中国》,其中论述了中共成立等有关问题。1951年,史华慈的博士论文《毛泽东崛起以前的中国共产主义》以名为《中国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这篇博士论文主要探讨了中共早期历史。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为“国史”,实则更像中共党史,其中论述了中共成立的时代背景与基本过程。受美国中央情报局资助,麦克法夸尔于1960年创办了致力于推动“当代中国和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期刊《中国季刊》,该刊成立不久即发展成为海外中国研究和中共研究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刊物之一,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共成立的研究论文。哈佛学派对中共成立的研究可谓成果丰硕。

      一、哈佛学派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共成立的社会历史条件,认识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但没有上升到全面认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理论高度。

      哈佛学派认识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封建势力对中国发展的巨大阻碍,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史华慈在博士论文中分析了“中国灾难”和“中国困境”,认识到了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危难形势。费正清认为,当时形势的“一大特点是‘帝国主义’遍布中国”①。哈佛学派分析了传统封建势力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阻碍。史华慈提出,“佛教和道教以其彻底的反世俗的倾向使中国几个世纪失去活力,儒教则将个人窒息在家庭和社会。最终的结果是,面对西方的挑战,中国处于被动、停滞和无力的境地”②。当然,他对中国文化理解也有偏颇,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一面。他们还提出“人民极端贫困是中国社会的第一大特点”③。哈佛学派也看到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勾结,认为“外来帝国主义在中国支持封建制度,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生”④。

      哈佛学派认识到了当时正在崛起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力量,但没有认识到“中国人民空前觉醒”,没有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运动的初步兴起。哈佛学派认为,“农民和上层阶级——这两极的分化是中国社会的第二个特点”⑤,认为中国社会是农民和上层阶级的二元分化社会,否认“无产阶级”的存在,知识分子被列入上层阶级。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面对辛亥革命的失败,越来越忧国忧民,急切地寻找解救国家危难的良方”⑥。当时,中国的确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反帝反封建,乃至反军阀反侵略,哈佛学派的研究突出了知识分子的力量。

      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但“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⑦ 哈佛学派对知识分子和学生运动的关注较多,但没有认识到日益成长壮大的中国无产阶级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而这是中共成立的重要时代背景。

      当时,中国革命已经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阶段。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⑧。尽管哈佛学派从横向的国际视野和纵向的历史视角初步分析了中共成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但还没有较为全面地认识到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二、哈佛学派较为细致地考察了中共成立的思想基础,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视为富有创造性的“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起源”,但没有上升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理论认识。

      哈佛学派较为深入地研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称之为“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起源”,强调了中国的特殊性。史华慈博士论文的第一章标题为“陈独秀李大钊和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起源”,突出了陈独秀和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导作用,“追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兴起,我想不出比密切注意中国共产党建立前的那几年里李大钊与陈独秀的思想历程更好的方法了”。⑨

      哈佛学派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本身切合中国的实际需要。他们分析了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基本状况,“中国急需一种新的普遍的历史观。实践证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的儒学再造、梁启超和孙中山对中西思想的调和都不足以提供中国需要的意识形态。处在新旧转型、东西交汇时期的中国,既是意识形态的真空,也是东西方各种思想的熔炉”⑩。1919年之后,马克思主义脱颖而出,在中国迅速传播。史华慈认为,十月革命后迅速传入中国的列宁关于落后地区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性理论解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哈佛学派认为,“旧秩序的破产和时局的危难,要求激进的解决方案,马克思列宁主义便传入了中国”(11)。“列宁的革命使中国的反帝运动看到了前景,成为中国革命的样板”(12)。“马克思主义是在弥赛亚福音和列宁政治纲领传入中国后兴起的”(13)。此处,弥赛亚福音指的是十月革命。尽管使用了宗教语言比拟,但其判断是准确的。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