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提议胡适参选总统前后

——蒋介石日记解读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6

原文出处:
近代史研究

内容提要:

1946年制订的《中华民国宪法》采取内阁制,实权在行政院,总统虽位居元首,但只是“虚位”。蒋介石追求实际权力,对“虚位”不感兴趣,曾拟退出竞选,推荐胡适参选总统,自己改任参谋总长或行政院长,从而改变政府形象,赢取美国好感,以利于争取美援。蒋的提议受到国民党高层的普遍反对,以增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办法扩大总统权力,蒋介石遂接受提名,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此举与美国政府的期望相反,国民党政权仍然是“独裁的政权”,司徒雷登批评蒋介石“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国家”。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1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48年3月底,国民党召开行宪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蒋介石曾拟退出竞选,推荐胡适为总统候选人。蒋介石长期追求权力,他为何在此时有此考虑?关于此事,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向国务卿马歇尔报告说:“不管这是否是计划好的,蒋委员长这一行动是一个巧妙的政治手段。”①此言有无道理?

      一、李宗仁第一建议胡适竞选总统

      第一个建议胡适参加竞选总统的是李宗仁。

      抗战胜利后,李宗仁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主任。1946年9月,改称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主任。由于李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绩,也由于他对学生运动采取柔性政策,注意联系教育界人士,被认为作风开明,有一定社会声誉。国民党决定于1948年召开国民大会,选举正、副总统后,李积极准备参加竞选副总统。其想法是“挺身而出,加入中央政府,对彻底腐化了的国民党政权作起死回生的民主改革,以挽狂澜于既倒”。他曾对黄绍竑说:“国民党政权在现在人民眼中已反动透顶,但是一般人民又怕共产党,因此大家都希望我们党内有像我这样比较开明而敢做敢为的人出来辅佐蒋先生,换换空气。”②1948年1月,李宗仁率先成立竞选办事处,并于8日在北平召开外籍记者招待会。他托白崇禧、吴忠信转报蒋介石,又亲自致函,表示愿“追随钧座,勉效驰驱”。③

      1月11日晨,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致函李宗仁,鼓励他参加竞选,函中引用自己早年所作《中国公学运动会歌》第一章:“健儿们!大家上前,只一人第一,要个个争先,胜固可喜,败也欣然。健儿们!大家向前。”并称:

      第一虽只一个,还得要大家加入赛跑,那个第一才是第一。我极佩服先生此举,故写此短信,表示敬佩,并表示赞成。④

      13日,北平《新生报》登载《南京通讯》,题为《假如蒋主席不参加竞选,谁能当选第一任大总统》,其中提到胡适的名字。14日,李宗仁复函胡适,告以《新生报》所登通讯,并说:

      我以为蒋主席会竞选,而且以他的伟大人格与崇高勋望,当选的成分一定很高,但我觉得先生也应本着“大家加入赛跑”的意义,来参加大总统的竞选。此次是行宪后第一届大选,要多些人来参加,才能充分体现民主的精神。参加的候选人除了蒋主席之外,以学问声望论,先生不但应当仁不让,而且是义不容辞的。⑤

      胡适收到此信后,只将有关报纸剪存,并未动心。

      在南京的蒋介石15日就得知北平李、胡之间的通信。当日日记云:“李宗仁自动竞选副总统而要求胡适竞选大总统,其用心可知,但余反因此而自慰,引为无上之佳音。只要能有人愿负责接替重任,余必全力协助其成功,务使我人民与部下皆能安心服务,勿为共匪乘机扩大叛乱则幸矣。”17日,在《上星期反省录》中写道:“桂系携贰益显”,“皆足顾虑”。⑥

      这是蒋介石日记中关于胡适竞选一事的最初记载。

      李宗仁是桂系领袖,和蒋介石有矛盾。1927年至1936年之间,李宗仁曾多次领导或参加反蒋军事行动。抗战期间,为团结抗日,蒋桂矛盾缓和。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派李宗仁到北平,掌控北部中国,蒋、李之间尚无直接冲突,但是,这一时期,蒋介石声望日降,而李宗仁声望日升。还在1947年9月8日,司徒雷登就曾向美国国务院报告北平情况:“在学生中间,作为国民党统治象征的蒋介石,已经大大丧失了他的地位。大多数的学生,甚至毫不客气地认为他是完蛋了。”“李宗仁上将日益获得了公众的信赖。似乎没有理由相信他不忠于国民政府的谣言。”⑦1948年1月8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宗仁又着力宣扬自己受到各地人民的拥护。他说:

      余为华南人,珠江流域人民无疑将为余之支持者。北伐后,余曾驻防武汉,当给长江流域人民以良好印象。抗战时令曾在徐州作战,胜利后复来华北,故与黄河流域人民亦有深切之关系。此次宁夏马主席过平,亦允加以支持,且支持余者将包括各阶层。如去岁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学潮,北平幸未发生不幸事件,皆因余持客观态度,相信学生本意本好,故学生对余之印象亦甚良好。

      关于政治主张,李并未多说,仅称:“中国自身亦可逐渐解决其问题,并非必须美援,假如有美援,问题可解决较快耳!中国愿与美保持传统友义。中苏国境毗连,亦望能维持友好关系。”⑧这种政见,也与蒋介石当时的亲美反苏主张不同。

      历史积怨,加上李宗仁“自动”参选等种种情况,引起蒋介石的警惕,怀疑其“用心”,并进一步怀疑桂系“携贰”。

      二、军统的两封情报促使蒋介石思考本人竞选总统问题

      就在李宗仁建议胡适参加竞选总统之际,军统送呈的两封电报促使蒋介石就此问题作进思考。

      一封情报是军统局次长郑介民的报告。该报告称:1月13日晨,《大公报》的胡霖通过电话请求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谈话,司徒雷登当即邀胡于当日中午至大使馆午餐。午餐时,胡霖自称代表上海文化教育界、银行界、商界,约60余人建议:“值兹全盘混乱,局势动荡之时,同人等不愿共产党成功,但因目睹政府环境恶劣,拟请蒋主席下野,以六个月为期,在此期内,政府由张岳军负责支撑,未识大使意见如何?”司徒雷登答称:“此事须本人请示美国政府,并请将此项意见用书面写出,俾作根据。至本人私人意见,蒋主席断不能下野,下野则全国必混乱不可收拾。”谈话时,傅泾波在座。14日,傅将谈话情况面告郑介民。郑即将有关情况向蒋汇报。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