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的“苏维埃”:话语演变及其反思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兴亮(1976-),男,江西九江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原文出处:
毛泽东思想研究

内容提要:

“苏维埃”等许多外来词长期以来是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基本原材料。从政权的名称、组织形式、阶级基础以及民众的社会心理等方面,反思常见外来词“苏维埃”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逐步走出话语困境、实现制度变迁的发展轨迹,客观辩证地认识它在最终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艰辛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获取它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带来的深刻启示。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1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99(2011)02-0110-07

      若从在上海创办的《万国公报》于1899年开始介绍马克思时算起,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899-1949)、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8)、最新发展时期(1978-至今),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则是整个历程的基础阶段。正是在这一时期甚至更早,大量承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外来词作为基本概念被引入了,如无产阶级、苏维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1],其中许多词至今还在使用。关于这一时期外来词作为新词引入中国的情形,王力先生认为:“五四运动以后,一方面把已经通行的新词巩固下来,另一方面还不断地创造新词,以应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现在在一篇政治论文里,新词往往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从词汇的角度来看,最近五十年来汉语发展的速度超过以前的几千年。”[2]为夯实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很有必要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的常见外来词进行再认识。笔者下文仅以“苏维埃”为切入点,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苏维埃”的由来

      “苏维埃”一词是俄文совéт的汉语音译,本来是俄文的一个普通名词,原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沙皇统治时期的国务会议就叫做国务苏维埃。但自从革命以来,“苏维埃”一词便与由工人阶级经济组织成员选举出来的某种形式的议会相联系。

      早在1905年3月,乌拉尔的阿拉帕耶夫斯克工厂的工人首先建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作为领导罢工的机关。随后,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市的工人建立了俄国第一个全市性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大城市也相继建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有的地方还建立了士兵代表苏维埃、农民代表苏维埃。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苏维埃由领导罢工的机关转变为领导武装起义的机关,成为革命政权的萌芽形式。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苏维埃被沙皇专制政府取缔。

      俄国二月革命时期,各地又重新建立了苏维埃。1917年6月召开了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苏维埃在1917年11月7日爆发的十月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组织了俄国无产阶级的政权。1917年11月—1918年1月,苏维埃的名称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1918年1月改称工农和红军代表苏维埃。苏俄1918年宪法规定,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为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立法、发布命令和监督机关。1922年12月30日苏联建立后,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联盟苏维埃和民族苏维埃组成的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1936年改称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苏维埃作为苏联的政权组织实行议行合一的原则。

      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我国报刊是把工兵代表苏维埃、工农代表苏维埃意译为劳兵会、劳农会。到1918年苏俄宪法、1924年苏联宪法把“苏维埃”列入国名成为专有名词之后,就不宜采取意译。据著名学者高放考证,中文“苏维埃”一词是由当年北大教授、后来担任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的张君劢于1918年音译的,1922年以后广为流行[3]。

      二、“苏维埃”引入中国

      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4]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偕而来的还有令中国人耳目一新的外来词。“苏维埃”就是其中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常见外来词。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之后,开始在城市组织发动工人运动;在农村,尝试组织农民协会。不久,作为共产国际支部的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致力于国民革命,参加北伐战争。这时,还不具备实行苏维埃制度的条件。但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1927年7月28日,斯大林在《时局问题简评》中指出:“在几个月以前,中国共产党人不应当提出成立苏维埃的口号”,“现在,相反地,成立苏维埃的口号可以成为真正的革命口号”,但又指出:“因此,现在,在高涨没有到来以前,除了争取以革命的领导代替目前的国民党的领导之外,还应当在广大劳动群众中间极广泛地宣传拥护建立苏维埃的思想,不要冒进,不要立即成立苏维埃,要记住只有在强大的革命高潮的条件下苏维埃才能兴盛起来。”[5]8月9日,联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国际形势的决议中说:“既然共产党促使国民党革命化的意图得不到成果,既然不能将该党转变为广大工农群众的组织,并使其实现民主化,而另一方面,革命势将走向高潮,那就必须将苏维埃这一宣传口号变为直接斗争的口号,并着手组织工农和手工业者苏维埃。”[6]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常委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中,在肯定“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是一种革命的政权形式”的同时,仍然强调:“本党现时不提出组织苏维埃的口号——城市,乡村,军队之中都是如此。只有到了组织革命的国民党之计划,完全失败,同时,革命又确不〔在〕高涨之中,那时本党才应当实行建立苏维埃。现时,本党既组织革命的工农暴动于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自然还只限于宣传苏维埃的意义。然而这种宣传现在就应当开始,而且要做得非常得当,非常广泛。”[7]

      直到1927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中,根据国民党的旗帜在群众中成为“资产阶级地主及反革命的象征,白色恐怖的象征,空前未有的压迫与屠杀的象征”的形势,才决定放弃左派国民党的旗帜,取消了8月决议案中关于左派国民党运动与在其旗帜下实行暴动的条款,指出:“现在的任务不仅宣传苏维埃的思想,并且在革命斗争新的高潮中应成立苏维埃。”[8]至此,中共中央就将苏维埃作为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形式接受下来,并把建立苏维埃政权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来抓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