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11)01-0144-05 西路军人物研究是西路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有学术价值、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一是可为西路军和党史、军史、甘肃地方革命史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性资料;二是有助于丰富、充实红军革命精神的内涵;三是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认识革命历史和个人经历的复杂性,受到启迪,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上,可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具体可靠的史料,为相关纪念场馆提供帮助,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并满足西路军将士后代及各地群众的殷切期望,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对西路军重要人物研究的相关著作和文章有几十篇(种),专题研究过的人物有周恩来、陈云、李先念、彭德怀、陈昌浩、董振堂、陈海松、孙玉清、张琴秋、熊国炳、曾日三、李特、张国焘,以及为营救西路军被俘和失散将士而牺牲的牧师高金城烈士等。 一、周恩来与西路军关系之研究 专题文章有三篇:拙作《周恩来营救西路军》①、《周恩来与西路军》② 和袁树勋等人的文章《周恩来与红西路军》③。《周恩来营救西路军》影响较大,缺憾是无评论,所述也并非周恩来与西路军关系的全部。《周恩来与西路军》是规范的学术论文,克服了上述两点缺憾,较全面地论述了周恩来与西路军的关系:(1)周恩来是“打通国际路线”方针的最早提出者和重要实施者之一。1936年6月16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朱德最早在致张国焘等的电报中提出,红军“于适当时期,以一部组织远征军,占领新疆”时,周是“受党内委托在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是红军北渡乌江后中央决定的“全权指挥军事”“三人团”的第一负责人,对上述战略方针的提出,无疑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之后,周恩来参加过的沙窝会议、俄界会议、瓦窑堡会议,都重申坚持这一方针;而红军先后东征山西、西征甘宁边区,也都贯穿着这一方针;并且,他和毛泽东共同制定了红一方面军东征山西的《关于四十天准备行动的计划》,与毛泽东、彭德怀共同制定了《西征战役计划》。从6月6日到9月19日,在有周恩来签名的电报中,至少有6封明确地指出过红军有“打通苏联”的任务。(2)西路军的形成、命名和基本任务的规定,周恩来是主要策划、部署和批准者之一。例证除1936年10月4日、5日、9日、25日、30日及11月3日等有其签名的电报外,最重要的是他10月8日参与制定了《新作战计划》,该计划明文规定:徐陈所部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建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苏联)为任务,准备一年完成;而且,紧接着他与毛泽东、张闻天共同正式批准了西路军成立及其领导机构的名称和成员。(3)对西路军西进河西走廊,毛泽东、周恩来最初曾有过担心。毛、周的担心体现在11月11日及稍后的两封电报中,主要怕西路军缺冬衣等困难较多,打不过敌人,无法单独接近新疆。徐向前、陈昌浩复电:有把握消灭“二马”,完成任务,现不利于东返;朱德、张国焘复电称:“西路军已再无东返可能”,“只有占领永昌、凉州地区与新疆办好外交背靠那方”,“打通远方得到接济”,并要求策应他们。毛、周这才于11月17日第一次明确电示徐陈“直接打通远方(苏联)”。紧接着,周与林育英、朱德、张国焘于19日电示徐、陈,以一部出民勤,造成策应河东红军西渡黄河的假象,以策应山城堡战役。周曾一度反对将西路军主力置甘州(张掖)以西,12月6日他才与毛、朱、张国焘电报又指示西路军“第一步相机夺取甘州,第二步夺取肃州(酒泉)”。这是因为11月24日徐、陈给6名中央领导人的电报中称“难以在甘东地区灭敌”缘故。(4)从12月中旬到1937年3月中旬,因忙于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与西路军无直接电报联系,但曾转达过张学良亟盼西路军东返策应西安的要求;与南京政府谈判中,也曾多次提出保护西路军的要求。(5)从十个方面概括了周恩来对西路军的大量营救工作,并指出:“他对西路军是同情和理解的。”可以说,对西路军与周恩来之关系的研究中,到目前为止,此文仍是最全面详实的一篇,曾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1998年全文转载,但也有缺憾:未涉及周恩来对西路军路线是非的看法。这主要因为看不到相关文献资料,特别是有关政治局会议的记录。 《周恩来与红西路军》作为学术论文,虽欠规范严谨,但仍有参考价值。如该文认为,西路军在永昌时如按周恩来意见东返,当损失较小;周恩来首先提出在兰州设立办事处营救西路军;周恩来在南开时的学友施奎龄时任甘肃省民政厅厅长;马家军的参战人数等,皆可资借鉴。 二、陈云与西路军关系之研究 相关研究的重要成果当首推《陈云年谱》④ 和《陈云传》⑤,因体例不同,两部著作各有千秋,互补性很强。前者首次披露了与西路军相关的重要文献和陈云行迹,但较简要;后者较详尽,不但有前者所没有的文献资料,如陈云在迪化(乌鲁木齐)写给共产国际王明等人的信,回延安后就西路军左支队到新疆后的情况给中央政治局的汇报等;也有许多有研究价值的情节,如陈云一行从莫斯科出发的情况,在霍尔果斯口岸滞留的情况及亲眼所见的援助物资,接应西路军左支队的情况,不同意左支队解除武装进迪化的交涉,左支队在迪化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想情况等。两者的共同贡献是:(1)真实地记述了西路军西进新疆的国际背景,以及共产国际物资援助和派代表团接应的情况;(2)由于陈云时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共同的代表团团长,其中的文献和记述有极强的权威性;(3)由于其真实性和权威性,“张国焘路线”的帽子几乎无法再在西路军头上戴下去了。 相关的其它文章有四五篇,大都是在上述两部著作基础上的阐释、补充和推演,亦有各自的意义。首先应该重视的是朱佳木发表的《陈云与西路军》⑥,该文至少有三方面价值:(1)作者曾任陈云秘书,对《陈云年谱》中相关文献的背景作了说明;(2)对《陈云年谱》中两处少欠严谨的话语作了合乎逻辑和情理的解释;(3)披露了中共八大召开之前毛泽东对陈云的准确评价:“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这些都很可贵,他人难以取代。其次是林蕴晖的《〈陈云年谱〉披露“西路军”问题真相》⑦。该文以《陈云年谱》披露的相关证据为主,结合其它相关证据,集中论述了三个问题:(1)打通国际路线是党中央决定的;(2)四方面军一部过河是执行宁夏战役计划;(3)西路军一直受中央直接指挥;并引用江泽民总书记在2001年11月7日纪念徐向前元帅诞辰一百周年的讲话,肯定西路军的功绩。该文缺点是,缺少学术论文应有的注释。再次是冯亚光的《陈云肯定西路军的历史原委》⑧,该文用历史事实阐释陈云肯定西路军的原因,有助于对陈云相关意见的深入理解,相关资料可资参考。最后是拙作《陈云对西路军和西路军问题的贡献》⑨,该文优点是全面、系统、规范,较严谨,亦有点新证据,缺点是无突破性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