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的北约”:国民党与区域军事合作

作 者:

作者简介:
Steven Phillips,美国陶森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马里兰 陶森 21251-0001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内容提要:

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蒋氏梦想创建一个地区性“反共军事联盟”——一个远东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来增强台湾、南朝鲜和菲律宾的合作。这既体现出蒋介石对缺乏美国支持的失望,也是对来自共产主义政权或运动的现实安全威胁的反应。为此,蒋介石先后会晤了菲律宾总统埃尔皮迪奥·季里诺、南朝鲜总统李承晚。但美国政府并不仅仅是坐等尘埃落定,而是积极致力于暗中破坏蒋介石的努力,多边军事联盟胎死腹中。学界既存有关冷战时期蒋介石的军事和外交战略研究重心几乎完全集中于蒋氏与美国利益的绑结,而实际上,蒋介石与美国也存在深度互不信任和矛盾冲突。美国破坏蒋介石倡建地区军事合作的努力即是具体实例,对此的考察也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当时远东地区开展多边合作障碍重重的认知。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1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0)06-0133-09

      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垮台,败退台湾。台湾成为多达200万的军人、官僚、商人及其家眷,外加600万台湾人①的最后堡垒。蒋介石政权自然不顾一切地寻求任何可能的资源支持。为此,蒋氏梦想创建一个地区性“反共军事联盟”——一个远东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来增强台湾、南朝鲜和菲律宾的合作。这个组织并不排斥或者取替美国,反而将成为美国参与地区反共努力的机制。国民党领导人倡建这一联盟的原意体现出对缺乏美国支持的失望,也是对来自共产主义政权或运动的现实安全威胁的反应。1949年蒋介石访问南朝鲜和菲律宾的日程表至为清晰,它为未来的国民党政策开启了一个模式。

      迄今为止,学界有关蒋介石冷战时期军事和外交战略的研究几乎完全集中在蒋介石与美国的利益绑结上。蒋氏建立一个“远东北约”(Far Eastern NATO)的尝试有助于我们理解上述尚有争议的美蒋关系及地区军事合作。杜鲁门政府在1949年曾积极致力于暗中破坏国民党倡建地区“反共军事同盟”的努力,本文为研究当时蒋介石与美国的深度互不信任和矛盾冲突提供一个具体实例。当时美国并不仅仅是坐等尘埃落定,而是一直在寻求阻挠国民党政权。不仅如此,建立军事联盟的尝试显露出远东地区开展多边合作的重重障碍,包括本土军事资源的缺乏,对美国的依赖,国家和个人的对抗,以及发展中的不结盟运动。最后,“远东北约”凸显出蒋介石即使在1949年初暂时辞去总统职务后仍然掌控着外交和军事事务。过去几年里,台湾国史馆公开了蒋介石与其高级军事和非军事顾问间的通信。此外还包括来自南朝鲜、菲律宾、日本等国的有关当时这些国家领导人会谈细节的报告。上述文献与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藏相关材料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洞察当时国民党当局冀望区域军事合作的机会。

      一、蒋介石败退台湾与美国的举棋不定

      面对军队溃败、经济崩溃以及行政紊乱的局面,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辞去了中华民国总统一职,实际是力图避免对中华民国在大陆的惨败负责。事实证明,他离职与1950年3月1日重新就任“总统”之间的这段时期对他的未来至关重要。他先是在浙江老家“休息”了三个月,此后的一年时间内,除了巡视广州、重庆、厦门并访问菲律宾、南朝鲜外,都呆在台北或台南。蒋介石建立地区联盟的工作是在他成功地维系了自己在党、政、军中的影响力的情形下进行的。比如,当时福建地区日趋重要,而蒋氏强有力的支持者汤恩伯将军,一直是负责该地区的军事指挥官,汤氏1949年10月指挥的近海岛屿防卫战是那年极少数的军事胜利之一。国民党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何应钦同样对形式上的军事指挥链置若罔闻。当代总统李宗仁尝试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时,何应钦却宣称国民党会奋战到底,暗中破坏了李宗仁的计划。逃往台湾实际上使得蒋介石能够创立一个权力基础,而这一权力基础被证实比其曾经在大陆所享有过的更为坚固统一。[1]至朝鲜战争爆发,蒋氏牢固地掌控着党、政、军大权。

      然而,正当蒋介石巩固了其在台湾的统治时,他的国际地位却一落千丈。华盛顿摇摆不定的承诺以及台湾命运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蒋介石外交和军事战略的发展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美国领导人即避免就台湾合法地位问题进行公开讨论或国际协商。1943年将台湾置于中国政府控制之下的《开罗宣言》,被假定直到与日本签署和平协定、达成最终解决方案时才产生效力。几乎没有人预期台湾会拥有除中国以外的国家身份。当国民党开始溃败时,在杜鲁门政府尤其是国务卿迪安·艾奇逊(Dean Acheson)看来,与毛泽东政权或者至少与孱弱的中苏联盟建立联系的可能性要比一个不受中共控制的台湾有价值得多。②尽管明显不如国务院那么热心,五角大楼还是默认了这一观念。③蒋介石至多从在东京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那里得到了一些鼓励(如果不是支持的话),以及美国国会的一项小规模的礼貌性的一揽子援助计划。至1949年年底,通常听从国务卿建言的杜鲁门总统选择退后一步,听凭国共斗争,并预期台湾守备部队会溃败并被毛泽东政府收编。美国1950年1月5日发表的不会寻求占据台湾或者支持台湾军队的声明毁灭了国民党的斗志。

      华盛顿在疏远蒋介石及其政权的同时,转而致力于加强与西欧的伙伴关系,后者即成为全世界反共国家羡慕的对象。1949年4月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脱胎于《布鲁塞尔条约》(the Brussels Treaty)。《布鲁塞尔条约》于1948年3月创建了西欧联盟(the Western European Union),为欧洲的经济和政治合作奠定了基础,并且承诺在遭受攻击时互相帮助;而《北大西洋公约》则将西欧防务委托给美国并创立了北约(NATO)。这种模式给了国民党以希望:某一地区自发创始的行动可以扩展成一个军事联盟,从而将美国与每个成员国的防务拴在一起。国民党领导人几乎没有正视过在大多数美国人心目中东亚和西欧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就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而言,欧洲皆居于首位。前者最为清晰地体现在二战期间美国的军事战略中,后者可从用于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的资源中观察到。进而言之,文化上的共性和移民政治皆跨越大西洋加强了美国与西欧的联系。尽管存在这些明显的差异,蒋介石和他的助手们仍然感到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一往直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