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黄河漕运考

作 者:
周松 

作者简介:
周松,1970年生,河南大学民族研究所副教授

原文出处:
中国史研究

内容提要:

元代的黄河漕运贯穿始终。本文通过论述黄河漕运的开辟,考证黄河水站名目与地望,探讨屯田、贮存与漕运的关系,梳理辨析漕运量,进一步明确了元代黄河漕运的各个环节。纵向审视,元代黄河漕运规模超越了元魏、李唐,发展空前。横向比较,它是元代北方粮食调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甘青藏区延伸的企图和输粮漠北的作用反映了元代一统国家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促进内地、边地联系,巩固边防的积极性。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2011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黄河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河流,习惯上对黄河水运的研究均集中于中下游河段的晋陕黄河以下部分,而关于黄河中上游河段的水运开发利用情况则涉及不多。元代大运河漕运和海运开通之前与元末漕运阻滞、海运失控之后,西北黄河漕运都显现出重要的地位。吴宏岐、陈广恩的相关文章对元代由宁夏通东胜的黄河漕运之历史沿革、漕运路线、漕运运行情况虽有揭示①,但考虑到元代陆上漕运与海运空前发展的背景,西北黄河漕运在当时究竟发挥了怎样的实际效用,黄河沿岸屯田的密集分布与黄河漕运到底存在何种内在联系等问题尚须认真考察。刘再聪、笔者均曾著文涉及或讨论元代宁夏漕运②,但难见全貌,在诸如黄河漕运开辟的时间,所开置水路驿站的分布、名目等环节,也有再行置喙探讨的必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以上各问题之分析,纠缪补缺,以求明确漕粮生产、运输、存贮相结合的黄河漕运结构,并联系本地区的内外部条件动态地把握元代西北黄河漕运的整体面貌,进而较为客观地评价其实际功效。这对于全面理解元代西北交通网络构建、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北方粮食资源调配方式的灵活性,以及元代甘青藏区与内地联系的强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 元代西北黄河漕运开辟的条件

      元世祖忽必烈称帝后即开始关注宁夏粮食的生产与运输,并由此开始了宁夏东通东胜的黄河漕运。虽然史载中统二年(1261)七月,朝廷“命西京宣抚司造船备西夏漕运”③,但它绝不意味着黄河漕运已经开辟。由于运粮目的地、粮食生产条件等因素直接决定了黄河漕运的开置,所以,元代西北黄河漕运开辟的时间不应被简单地系于中统初年,而应是从中统初到至元初的数年中,逐步创造漕运条件,最终确立黄河漕运的发展过程。其中,宁夏等地政治局势的稳定、农业生产的恢复、航运路线的勘查等都是不应回避、也无法回避的先决条件。

      蒙哥死后,忽必烈与胞弟阿里不哥分别在各自控制区称汗自立,随即爆发大规模内战,军粮供应的紧迫性立即凸现出来。然而当时南宋政权尚未消灭,依靠江南粮食、财物供应根本无从谈起,所以忽必烈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各种管道筹集北边战事所需粮秣。北方前线的军粮问题成为忽必烈一方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中统元年(1260)“六月戊戌,诏燕京、西京、北京三路宣抚司运米十万石,输开平府及抚州、沙井、(靖)净州、鱼儿泺,以备军储”④。次年八月朝廷再次“敕西京运粮于沙井,北京运粮于鱼儿泺”⑤。这些举措正是忽必烈确保对漠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其实现方式主要是由山西大同府地区向位于漠南碛口一带的沙井(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大庙古城)、净州(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土城子古城)、鱼儿泺(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地区运粮。须知西京(大同)等地原有农业生产水平难以和中原地区相比,短期内筹集大军军粮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于是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保证前方粮食供应,满足战、守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宁夏粮源自然成为筹粮所关注的选项之一。这是中统初年元朝初置西北黄河漕运的背景和原因。

      地理位置上,宁夏原本与漠南前线及西京地区相去甚远,陆路交通不便。但是黄河河套的大拐弯却将宁夏平原地区与之联系起来,黄河顺流而下,单向水路交通运输极为便捷。这是启动黄河漕运的地理条件。

      农业经济上,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基础较好。如果宁夏农业得以正常发展,对于漠南军粮供应必能贡献良多。这是启动黄河漕运的经济条件。

      从西北地区的政治形势看,中统元年忽必烈漠南称帝后,阿里不哥所属的阿蓝答儿、浑都海等人即盘踞河西图谋东进。为消灭叛军,当年五月,朝廷“以总帅汪良臣统陕西汉军于沿河守隘”⑥,控制了宁夏黄河沿岸,配合诸王合丹等伺机平叛。及至九月汪良臣与合丹、合必赤等兵分三路在西凉府姑臧击灭了河西叛军⑦,扫除了宁夏以西的叛乱所造成的威胁。这是黄河漕运启动的基本政治前提。

      从上述主观愿望和对宁夏农业、运输条件的基本估计以及政治形势出发,才有了忽必烈于中统二年“命西京宣抚司造船备西夏漕运”之事,习惯上以此作为黄河漕运开辟的时间。然而揆诸史料,结合当时西北战局发展的情况分析,恐难维持这样的认识,因为初遭战乱的宁夏尚无法为黄河漕运提供可资调配的粮食。实际上经过蒙古灭夏战争以来的三十多年中,宁夏地区惨遭破坏,城镇荒芜,人民逃徙,水利设施废坏,再经浑都海之乱蹂躏⑧,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恢复农业生产,朝廷运粮东胜的企图短期内难以实现。

      既然制约西北黄河漕运体系实施的瓶颈就是宁夏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那么整顿宁夏行政秩序、招徕亡散、组织生产、兴修水利就成为当务之急。从中统二年到至元元年的四年中一直未见事关黄河漕运的片言只语,也反映出黄河漕运被暂时搁置以俟宁夏农业生产恢复的事实,这在当时实属无可奈何。那么,浑都海之乱是导致西夏漕运一度中顿说法则并不准确,至多可将中统二年视作黄河漕运筹办的起点。原本急迫的黄河漕运缘何步履迟缓,个中缘由有必要略作分析。蒙古国初年曾将包括宁夏在内的河西地区分封给窝阔台系诸王阔端以为封地,此时由支持忽必烈的阔端子只必帖木儿袭封⑨。对忽必烈而言,这种来自阔端后王的支持在平定阿里不哥的战争中显得极为宝贵。浑都海之乱戡定,只必帖木儿重返封地后,“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更“毒虐百姓,凌暴官府”⑩,政务混乱。虽然中统二年九月,忽必烈即在宁夏设立中兴等路行中书省,以粘合南合行省事,但是粘合南合次年即迁转,于宁夏并无建树。更兼与阿里不哥战争未止,如果事关宁夏地区的治理措置跟进太繁,有操之过急,影响大局之嫌。所以包括设立漕运在内的整顿宁夏政务的进程从缓亦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