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金中叶以后宰相不与兵事”考辨

——兼论金朝中后期尚书省与枢密院的关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武玉环/孙孝伟,吉林大学 古籍研究所,长春 130012 武玉环(1950—),女,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从事辽金史研究;孙孝伟(1972—),男,辽宁朝阳人,讲师,历史学博士,从事辽金史研究。

原文出处:
学习与探索

内容提要:

金朝尚书省与枢密院的关系,赵翼认为“金中叶以后宰相不与兵事”,此说不确。金朝自熙宗至金末,宰相对军事的参与是一直存在的。金朝后期,枢密院独立性明显增强,但未脱离尚书省节制。天兴元年(1232),省院合一,枢密院取消,是金朝后期尚书省与枢密院关系的最终结局。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2011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4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11)04-0236-04

      金朝尚书省与枢密院的关系,是涉及金朝军事领导体制的关键问题,值得关注。世宗时期,“枢密院虽主兵,而节制在尚书省”[1]2510。对于这一观点,学术界未有不同意见。关于章宗时期的省院关系,有学者认为,情况已有明显变化。清代学者赵翼即有“金中叶以后宰相不与兵事”的观点,即“明昌以后,则兵事惟枢密院主之,而尚书省初不与闻。盖是时蒙古勃兴,北鄙骚动,惟恐漏泄传播,故惟令枢密主之,其后遂为枢密院之专职,而宰相① 皆不得预。”[2]所言甚简,且多有不实。赵翼的观点实际上是兼及金朝后期的省院关系的重要问题。对于金朝后期的省院关系,当代学者偶有涉及,但或直述史料,未及辨析;或甚简略,未能深论。前者有张博泉先生“金制枢密院虽主兵,而节制之权在尚书省。金末,此种制度渐改。凡军事,省官不得参与,由枢密院官独任专行,往往败事。”实为复述《金史》卷一一四《白华传》“金制,枢密院虽主兵,而节制在尚书省。兵兴以来,兹制渐改,凡在军事,省官不得预,院官独任专见,往往败事”[3]。后者有张帆先生对金朝后期在军事方面枢密院排斥尚书省的质疑[4]。王曾瑜先生有《金朝军制》一书,注意到世宗和章宗时期尚书省与枢密院的关系,但对金后期省院关系则未作考察[5]。其余各家治金史者,对这一课题鲜有涉及。因此,笔者在爬梳史料的基础上,对赵氏的观点试作考辨,同时对章宗时期和章宗以后尚书省与枢密院的关系略作考察,以求教于方家学者。

      一

      《金史》中记载的“枢密院虽主兵,而节制在尚书省”的制度,目前尚未见到有学者作过专题研究。因此存在着研究、探讨的空间。并且这是涉及金朝的军政制度的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厘清这一问题。我们认为,要搞清楚金枢密院与尚书省的关系,首先要分清历史上不同时期枢密院与尚书省的不同状况。尚书省对枢密院的节制,主要是指和平时期,尚书省参与军事管理;有军事问题的时候,皇帝与尚书省共议,作出决策;战争时期,枢密院改元帅府,由尚书省宰执兼任元帅府长官,统军出征。金朝自熙宗时设置尚书省,海陵王时设置枢密院,至世宗时期“枢密院虽主兵,而节制在尚书省”的一般情况大体上也是如此的。章宗明昌至泰和年间,情况未见明显的变化。

      这个时期,吏、兵二部作为尚书省下的执行机构,枢密院作为“掌凡武备机密之事”[1]1239的机构,其职掌与熙宗至世宗时期同。

      自熙宗时期,尚书省下设六部。其中吏部“掌文武选授、勋封、考课、出给制诰之政”[1]1220,兵部“掌兵籍、军器、城隍、镇戍、厩牧、铺驿、车辂、仪仗、郡邑图志、险阻、障塞、远方归化之事”[1]1235。枢密使“掌凡武备机密之事”,负责“选将帅,授方略,山川险要,兵道军谋”[1]2048,枢密院所掌,当与此一致。左右司是尚书省僚属机构,其中左司领吏、户、礼三部,右司领兵、刑、工三部,统属于宰执。因此,尚书省与枢密院职掌本是相辅相成的,即尚书省主掌兵籍和武职选授,枢密院主掌军机方略,二者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军事问题的时候,皇帝与尚书省共议,作出决策。这一决策方式,在章宗时期,亦与熙宗至世宗时期同。

      承安二年(1197)八月,北边再起兵端“辛巳,以边事未宁,诏集六品以上官于尚书省,问攻守之计。”[1]242随后,有了对北边部落的第二次用兵。这两次用兵前的百官集议,都是在尚书省举行的,尚书省宰执当是集议的主持者和参与者。泰和年间(1201—1208)对宋用兵前,章宗君臣共议方略,当时的左丞相完颜宗浩、左丞仆散端、参知政事独吉思忠和贾铉都曾参加并提出自己的意见[1]2230、2064。至于承安年间(1196—1200)右丞相完颜宗浩与平章政事张万公在“北边不宁,议筑壕垒以备守戍”[1]2074的异同,亦是这个时期尚书省宰执参与军事决策的记录。

      战争时期,枢密院改元帅府,由尚书省宰执兼任元帅府长官,统军出征。这样的战时体制,虽略有变,但其与熙宗至海陵王时期基本一致则是事实。

      战争时期,枢密院改元帅府,这是世宗时期的制度。章宗明昌、承安间对北方部落用兵,大规模的用兵有两次。第一次是自明昌六年(1195)五月至承安二年(1197)八月,左丞相夹谷清臣、右丞相完颜襄相继以本职统军出征,右丞夹谷衡、参知政事完颜裔则以本职统军备边。第二次是自承安二年(1197)九月至承安三年(1198)十一月,完颜襄衔“枢密使兼平章政事”[1]243,胥持国衔“枢密副使权参知政事”[1]243出征。胥持国在军中去世,枢密副使夹谷衡继之。这两次用兵期间,枢密院并未直接改制元帅府,而是一直存在,这是其与世宗时期不一致的地方。但是,尚书省宰执作为军事长官带兵出征则是一贯的做法。泰和六年(1206)起,对宋用兵,泰和六年五月“戊子,平章政事仆散揆兼左副元帅,陕西兵马都统使充为元帅右监军,知真定府事乌古论谊为元帅左都监。辛卯,以征南诏中外”[1]275。其后金朝三易主帅,至泰和八年(1208)五月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帅完颜匡回朝,“己未,更元帅府为枢密院”[1]284在此期间,元帅府改制为枢密院,用宰执兼任元帅府长官统军出征的制度恢复,与世宗时期同。实际上,枢密院改制为元帅府的战时体制虽时有变化,但用尚书省宰执作为军事统帅的做法在卫绍王时期仍然存在,并一直延续到金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