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西夏石窟分期研究之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沙武田(1973—),男,甘肃会宁人,历史学博士后,敦煌研究院文献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石窟艺术与考古。

原文出处:
西夏研究

内容提要:

一方面由于敦煌西夏洞窟和宋瓜沙曹氏归义军晚期、沙州回鹘洞窟在艺术特征上表现出较多的一致性关系,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和十分确切的区别,而且明显受到瓜沙曹氏地方绘画艺术传统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文献对瓜沙曹氏晚期、沙州回鹘、瓜沙西夏初期历史记载的含混不清,加之学术界对沙州回鹘、西夏有效占领沙州时间等历史问题的长期争论,因而对敦煌西夏洞窟的研究产生较多的歧误,比较混乱。即使是敦煌西夏洞窟的分期也有较多的不同意见。但综观学术界对敦煌西夏石窟艺术的介绍和研究,大多仍停留在敦煌文物研究所时期最初的分期意见,因此有必要作些陈述,以引起学界对此问题的正视和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2011 年 04 期

字号: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术史家谢稚柳先生是这样评述敦煌西夏绘画的:

      自来论绘事,未有及西夏者。西夏当宋仁宗之世,离宋自立。西北万里坐拥200年。其画派远宗唐法,不入宋初人一笔,妙能自创,俨然成一家。画颇整饬,但气宇偏小,少情味耳。榆林窟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二十诸窟画,俱出西夏人手。[1]

      谢氏总结“自来论绘事,未有及西夏者”,用语中肯,可谓一语中的,告诉我们西夏绘画在历史中的地位,从侧面阐述了西夏绘画珍贵的历史价值,而此方面的资料,敦煌保存最为集中,最为丰富,最为珍贵。但是就整个敦煌艺术而言,西夏艺术为人们所认识、所重视,包括学术研究,相比较其他各时代艺术就显得单调了许多。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到瓜沙地区复杂的历史背景,敦煌西夏艺术和瓜沙地方曹氏艺术、沙州回鹘艺术、藏传佛教艺术、宋代绘画等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一类独特的地方艺术。同时,由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含混不清,瓜沙曹氏晚期、西夏初期、沙州回鹘三者之间的历史不够明了,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从不同的专业方向和研究视角出发,观点不同,相互之间出入比较大,以致最终人们对敦煌西夏艺术的认识和分辨产生困难,总体来讲比较混乱,不够明确。

      鉴于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就敦煌西夏艺术及其分期的相关问题,作些梳理,或许对学界的认识有所帮助。

      由于资料丰富而且集中,因此,对于西夏时期敦煌石窟的调查研究,很早就引起西夏学和敦煌石窟研究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早在1964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敦煌文物研究所共同组成敦煌石窟西夏调查小组,对敦煌莫高窟、安西(今瓜州)榆林窟的西夏洞窟进行了系统考察,经过三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对相关洞窟从文字题记到艺术风格进行科学记录和研究,初步作了分期,最后将莫高窟、榆林窟的西夏洞窟由原来的几个增加到几十个,对这一时期的壁画艺术及其特征有了总体的认识。这次调查的成果对后来敦煌西夏洞窟的划分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国内学术事业的逐步繁荣,敦煌西夏艺术的研究也步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当初参加敦煌西夏洞窟调查的专家学者陆续发表当初的调查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1980年,王静如先生分别就壁画中所见反映农业和手工业内容、人物发式与服饰、《国师像》与《玄奘取经图》作了研究[2]。同年,白滨、史金波两位先生对莫高窟、榆林窟相关洞窟中发现的有关西夏的各类资料作了概述性介绍,内容包括洞窟断代、代表洞窟、各类题记、代表壁画与供养人画像、西夏人姓氏、建窟文字资料、文献文物等[3]。

      就具体洞窟分期而言,宿白先生有指导纲领性研究[4],最后由敦煌文物研究所西夏石窟研究专家刘玉权先生在前期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具体的洞窟分期,1982年发表《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西夏洞窟分期》一文,从敦煌石窟中分出属于西夏时期的洞窟,其中莫高窟有77个洞窟,榆林窟有11个洞窟。这是首次对敦煌西夏石窟的分期,其实也是最早对敦煌石窟中西夏洞窟的全面研究,使得学术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初步认识到敦煌西夏石窟的基本面貌[5]。具体分期如下。

      莫高窟计77窟。

      第一期:第368、356、408、65、352、327、281、142、355、354、460、70、30、27、353、430、35、29、38、265、34、6、88、87、16、350、263、291、84、83、81、78、224、450、234、376、378、348、382、169、347、165、130、223、345、365、366、151、233、351、326、328、344、252、432、400、367窟。

      第二期:第237、164、140、307、308、306、363、399、418、409、244窟。

      第三期:第207、310、330、309、245、97、206、491窟,4号塔。

      榆林窟计11窟。

      第一期:第21(后室)、22、26、13 、17、14、15窟。

      第二期:第21(前室、甬道)、39窟。

      第三期:第29、2、3窟。

      以上各期又可合并为敦煌西夏石窟三大期。

      第一期:包括莫高窟第一、二期,榆林窟第一期。

      第二期:包括莫高窟第三期,榆林窟第二期。

      第三期:榆林窟第三期。

      以上各期洞窟的年代如下。

      第一期相当于西夏历史的早期,或相当于曹氏晚期到西夏统治瓜、沙二州的初期。以有1085年西夏文功德题记的莫高窟第65窟为标尺窟。

      第二期相当于西夏历史的中期。

      第三期以建于1193年的榆林窟第29窟为标尺窟,约相当于西夏历史的晚期。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刘先生主张西夏占据瓜沙的历史从1036年算起,至1227年被蒙古人取代[6]。因为我们注意到对于西夏最初占领敦煌的具体时间,以及是否有效统治或有效统治的时间等问题,学界观点不尽一致,分歧比较大[7]。

      在洞窟分期的基础上,敦煌文物研究所另一位石窟美术史专家万庚育先生发表有关敦煌石窟西夏艺术专文,主要分早、中、晚三个时期就西夏洞窟壁画内容、艺术特征作了概述[8]。同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出版《莫高窟内容总录》,其中西夏洞窟的划分,基本沿用前面的分期成果,同时,史苇湘先生对西夏石窟及其艺术作了简单的介绍说明[9]。至此,作为敦煌石窟管理机构的敦煌文物研究所为学界正式公布和介绍了敦煌的西夏石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