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我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夏中华 文章通过对近期召开的第六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的分析,考察21世纪我国社会语言学研究之走向。在今后的研究中,社会语言学会更加关注国家重大社会语言问题,以实证调研为基础探讨社会语言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索对策机制。重视语言国情,多角度、多领域做好语言规划和语言战略研究,在服务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探讨学科建设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内容。针对现阶段出现的这些问题,陈章太提出了21世纪社会语言学重点关注的四个问题。第一,促进社会语言学回归社会、立足社会、为社会服务。这是社会语言学的性质、任务和定位所决定的,为此,以下这些具体课题和工作值得重视:1.深入研究社会语言生活状况及问题,包括潜在的语言问题;2.研究各种语言关系及其变化,以及语言接触与语言影响的新情况,有效调谐新时期的语言关系;3.重视并加强领域语言与领域语言生活研究,为领域语言生活健康发展服务;4.充分重视并深入研究双语双方言问题和双语教育教学;5.加强弱势语言、方言和濒危语言、方言的研究与保护,研究和扶持弱势群体语言;6.加强城镇化语言生活状况及语言问题研究;7.开展突发性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件和社会突发事件)语言应对策略和语言援助研究;8.加强语言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研究,以及语言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研究;9.加强语言问题、语言冲突与语言安全及应对策略研究。此外,还有一些有关课题值得研究,如言语交际与语言和谐,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语言,普通话经济价值的量化评估,社会语言咨询与多语服务等。第二,切实加强社会语言调查,充分占有丰富资料,掌握可靠数据,这是社会语言学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社会语言学的生命力;社会语言调查越充分,社会语言学的活力就越强。第三,需要加强社会语言学理论研究与创新,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语言学理论体系。第四,加强社会语言学的国际交流,更多地研究、了解国外社会语言学的新进展、新成果,并借鉴其新成就;也要多向国外介绍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新成果,并多在国际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让中国社会语言学走向世界。 《语言文字应用》,2011.3.55~64 话语与中国社会变迁: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钱毓芳/田海龙 本文将语料库方法和批判话语分析相结合,对1999-2008十年间两届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分析,讨论工作报告话语与中国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府关注点形成新的话语并影响话语接受者的行为,进而通过他们引起和促进社会变革。语料库主题词、词丛以及检索分析帮助我们看清文本的话语信息,而批评话语分析则揭示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机构话语引发社会变革的作用。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3.40~43 主客体同构:词义动态识解的新视角 张洪芹 词义动态识解理论认为词义在线识解取决于一系列的限制过程,如规约限制和语境限制。此论断暗淡了主体的作用及主客体关系等因素。文章认为词义识解是概念化者使然,离开概念化者的识解,在线识解就不能发生,意义也就不可能生成,意义只能发生在主客体互动和互构中。并尝试性地提出主客体同构这一思维新视角,作为词义动态识解生成机制的假说。此假说认为,在词义识解过程中,主客体之间体现主体客观化和客体主观化的双向过程,语言结构和认知结构发生同化;主体与客体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双向建构状态而最终达到平衡与一致。 《辞书研究》,2011.4.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