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方言研究及其方言观念

作 者:

作者简介:
储泰松(1966-),男,安徽潜山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语音史研究(安徽 芜湖 241000)。

原文出处:
语言科学

内容提要:

唐代音译、注疏、笔记等著作里零零星星地记录了不少方言现象,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但以语音现象为多。记录的方言主要来自前人著作以及当时各地的方言俗语。所提到的方言地域,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大片。涉及的方言现象,既有通语的变异,也有方俗语言的变化,分成了正音、时俗语、方言三个层次。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10 期

字号:

      唐人对方言的理解以及认识,多数来自前代著作,影响最著者当属扬雄《方言》以及郭璞的经籍注释,其他如《说文》、《释名》等小学类著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唐人在典籍音义注释、笔记等著作里记录了不少方言现象,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但最多的是语音现象。记录的方言来源,大致有几种情况:一是历史方言,前人文献中已有记录,但唐代仍然保留这种方言现象;二是自己的母语方言,自己比较熟悉;三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的当时异地方言。所提的地域,既有大的地理范围(如南方、北方),又有具体的郡县。涉及的方言现象,既有通语的变异,也有方俗语言的变化。对于方言现象,其解释是音讹、声讹、语之转、借音。

      1 唐代文献方言记录概览

      1.1 唐代记录方言的文献

      初唐前后出现的专门记录方言的著作,如王长孙《河洛语音》一卷、颜之推《证俗音字略》六卷(《隋书·经籍志》)、颜愍楚《证俗音略》二卷(《旧唐书·经籍志》)、张推《证俗音》三卷(《新唐书·艺文志》)等书,可惜久已亡佚,内容已不得而知。

      今天我们能见到的,只是唐人对方言的一些零星记录,主要见于经疏、音义、笔记等文献。刘肃《大唐新语》、段成式《酉阳杂俎》、苏鹗《苏氏演义》、李涪《刊误》、封演《封氏闻见记》等书偶记方言;记录条目数量较多的著作是颜师古《汉书音义》、《匡谬正俗》,李匡乂《资暇集》,玄应《众经音义》,窥基《法华音训》、《妙法莲华经玄赞》,慧琳《一切经音义》,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书成于940年)等,时间涵盖从初唐到五代,记录的方言现象丰富多彩,涉及的方言地域较多且具体,称谓也五花八门。

      1.2 唐代文献中的方言区划

      唐人文献中涉及到方言差异的地理名称较多,相关情况列如表1。①

      

      表中这些方言地域名称,大多导源于前代,尤其是扬雄《方言》与郭璞注。而唐人的这些著作尤其是佛典经疏,传承关系又极其明显,如窥基《妙法莲华经音义》、《妙法莲华经玄赞》,云公《大般涅槃经音义》,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均参考了《玄应音义》。不过唐人在引用时,有时根据实际情况会做出一些调整。

      例如:

      (1)a.牛湩:竹用、都洞二反。《通俗文》乳汁曰湩。今江南人亦呼乳为湩。(玄应卷17,24b;慧琳卷74:788b)b.乳湩:冢陇反。郭注《穆天子传》云:“湩,乳汁也。今江南亦呼乳为湩。”陇音龙用反。(慧琳卷33:530a)c.淳湩:诛徿反,[徿]龙重反。《说文》云乳汁也。江南见今呼乳汁为湩。去声。(慧琳卷12:376a)d.牛湩:冢用反,吴音呼乳汁为湩,今江南见行此音。(慧琳卷79:817b)

      “江南人呼乳为湩”出自《通俗文》以及《穆天子传》郭璞注,慧琳视其为“吴音”,且是现行的读音。“江南”与“吴音”同。

      (2)a.抱不:又作菢同,蒲报反。《方言》燕朝鲜之间谓伏鸡曰菢,江东呼妪。(玄应卷11:986b;慧琳卷52:655a)b.抱卵:字体作菢,又包同,蒲冒反。《通俗文》鸡伏卵,北燕谓之菢;江东呼蓲。蓲音央富反,伏音辅又反。(玄应卷18,57:27b;慧琳音义卷73:780a)c.乌伏:扶富反。谓蓲(伛)伏其卵及伏鸡等亦作此字。今江北通谓伏卵为菢,江南曰蓲,音央富反。(玄应音义卷5:888c,慧琳音义卷44:600a)

      “伏鸡曰菢”据《方言》与《通俗文》是北燕方言词,唐代通行于江北。“江南”与“江东”同。

      

      沿用《方言》及郭注的方言地域称谓,最主要的原因是唐代这些地域仍然保留了前代的方言区别。有时地名也会作出相应替换。例如:

      (4)a.蕃息:父袁反。蕃,滋也,谓滋多也。《释名》“息,塞也。言万物滋息塞满也。”今中国谓蕃息为嬎息,音匹万反。(玄应卷1:822c;慧琳卷17:415c又卷46:610c)b.蕃息:关中言嬎息,芳万反。(可洪卷:633b)

      可洪视“中国”为“关中”。

      (5)a.贪齩:五狡反,中国音也。又下狡反,江南音也。(玄应卷23,57:105c;慧琳卷49:634a)b.足:又作齩同,五狡反。,齧也。关中行此音。又下狡反,江南行此音也。(玄应卷25:57:128b;又卷21,57:69b;慧琳卷71:770b)

      玄应、可洪均视“中国”为“关中”。中国,《方言》郭注出现6次,如卷三“物空尽者曰铤,铤,赐也”郭注“亦中国之通语也”。《方言》卷六“耸聋也”条作“(秦晋)中土”、卷十“曾訾何也”条作“中夏”。这里的“中国”及“中夏”当是指中原地区,而非“关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