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第二版《汉语大字典》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志锋(1958-),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古汉语及语文辞书,E-mail:zhouzhifeng@nbu.edu.cn(浙江 宁波 315211)。

原文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内容提要:

文章评价《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的成就和不足。在充分肯定第二版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指出本次修订不够彻底,第二版仍然存在着许多缺憾,并对今后修订工作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09 期

字号:

      《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第二版已于2010年4月面世。作为《大字典》的爱好者、使用者和研究者,本人非常关注它的修订工作。那么,面对第二版,我们有什么感受呢?既有欣喜,也有遗憾,更有期望。

      一、欣喜:新版成就显著

      据介绍,《大字典》第二版具有八大特色:(1)收字宏富:收字从原5.4万余增加到6万余;(2)字形规范:改原旧字形为新字形,字形规范统一;(3)注音精准:对原注音进行逐一审订,音读更加准确;(4)内容完善:增补音项和例句,解决了大量音义未详字缺音缺义的问题,内容更加完善;(5)释义详备:纠正了各类错误,充分吸收语言文字学最新成果,释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6)查检方便:将原补遗字编入正文,字头检索一次到位,重新编制《笔画检字表》,增加了《音序检字表》,并编制全书字头计算机检索软件,实现多途径多方式检索;(7)排版精善:改原铅排为电脑激光照排,字迹更加清晰、美观;(8)装帧美观:国内著名装帧艺术家整体设计,封面典雅美观,内文考究精美。上述八大特色也可以看作第二版的八大优点,对此,我们由衷感到欣喜。下面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考察修订工作的成绩。

      (一)纠正误释

      

      “”字罕觏,《大字典》收之以存古,但音义阙如总觉遗憾。第二版改为“,‘喉’的讹字”,则字义、文义均大明。明汤显祖《紫箫记》第四出:“你可抖擞歌喉,安排舞态。”此为“歌喉”与“舞态”对举;唐白居易《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此为“歌喉”与“一串珠”连言。以上并可佐证。

      (三)完善释义

      瘇 首版:“瘇,同‘’。足肿。《集韵·肿韵》:‘,《说文》:“胫气足肿。”或作瘇。’《汉书·贾谊传》:‘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颜师古注引如淳曰:‘肿足曰瘇。’”

      本条训释虽有《集韵》和颜注作支撑,其实很有问题。首先,“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之“瘇”并不是“足肿”的意思,“足肿”义没有贴切例证;其次,以下例句中的“瘇”都不能用“足肿”来解释:前蜀杜光庭《录异记·感应》:“(朱播)忽眼痛且瘇,昼夜烦楚。”《有夏志传》第五则:“众人闻这腥气,目眩的目瘇,头眩的头瘇,更有□皮瘇的,鼻孔瘇的,耳朵面颊瘇的。”《西游记》第五十五回:“昨日咒我是脑门痈,今日却也弄做个瘇嘴瘟了。”第二版改为:“瘇,同‘’。足肿。……又泛指浮肿,肿胀。”其中“足肿”义举《灵枢经》《博物志》两例,“浮肿,肿胀”义举《录异记》《聊斋志异》两例,这样就意思完整、义例密合了。

      (四)调整义项

      噤 首版:“噤,④寒而闭口。《广韵·寑韵》:‘噤,寒而口闭。’《南史·王诞传附王偃》:‘常倮偃缚诸庭树,时天夜雪,噤冻久之。’《宋史·苏轼传》:‘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清王濬卿《冷眼观》第十八回:‘鸟喧知院静,蝉噤觉秋深。’茅盾《虹》七:‘一阵风来吹得他打冷噤。”’

      “噤”有“寒而闭口”义,但所举《南史》和《虹》例却非此义,而是“因受寒而身体颤抖”的意思(字又作“噤”,《正字通·冫部》:“凚,寒战貌。”)。这一意思古书习见,如《法显传·度小雪山》:“北山阴中,遇寒风暴起,人皆噤战。”《禅真逸史》第二十二回:“妈妈见他两手紧抱肩膊,寒沥沥的噤颤,心下不忍。”现代汉语仍有“寒噤”一词。第二版将义项四一分为二:“④寒而闭口。……⑤因受寒而身体颤抖。”这样一来,眉目就清楚了。

      (五)修改注音

      舡 首版:“舡,(一)xiāng《广韵》许江切。船。《玉篇·舟部》:‘舡,船也。’《商君书·弱民》:‘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三国魏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往年在谯,新造舟舡,取足自载,以自九江。’(二)chuán《集韵》食川切。①同‘船’。《集韵·韵》:‘船,俗作舡。’《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那日叫了一只小舡,在水西门起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