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看唇音字的开合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易青,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唇音字“开合混切”解释的困难,是研究反切行为和反切规律的最主要障碍之一。问题得不到解释,反切的研究就会多出很多“例外”。为此,本文以宋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反切为材料,从三个角度观察、检测唇音字的开合,得知:唇音字在属性上实有开合之分,以目前的标准衡量,唇音字与其切下字开合一致的约占87%;牙喉舌齿音与其唇音切下字开合一致的占77.2%;唇音切上字,被切字合一定用合,被切字开则可开可合,但用开口最多的是三等字,最少的是一等字,用字开合受洪细轻重的影响。唇音字开合“混切”的原因:一是反切时代到韵图时代开合存在演变,有的反切本来一致的,以韵图标准衡量却不一致;二是反切时代主要元音为圆唇元音的韵,其唇牙喉音做切上字,具有合口的作用,其唇音具有合口的属性,切合口字本来和谐;而在韵图时代这些韵有的被列入开口,以至认为反切开合“混切”,或是后人归诸“独韵”,不论开合。上述两条都不是反切行为的问题,不能成为唇音不分开合的理由。按上述标准,唇音字与其切下字开合一致的,占97%。三是在二三等韵中唇音开口与牙喉音合口具有规律性的对应,原因有:牙喉音切上字的合口或圆唇元音会“顺同化”唇音开口切下字;二等韵介音容易消减唇牙喉合口成分。切上字也与被切字的开合有关;除了开合属性,洪细、轻重也对切上字有不同要求。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09 期

字号:

      从韵类上说,《切韵》的开合韵,唇音只有一类,没有开合的对立①。从反切上说,唇音字做为被切字或切下字,拿现在的标准衡量都有一些开合混切的情况。学界因此对唇音字是否分开合提出怀疑,王静如对唇音的性质提出:“古唇音必似合而开,似开而合,盖非此不足以释开合不兼,《切韵》反切混淆,以及宋图作开而谐声入合之理。”②董同龢说:“唇音字的开合在中古已经是个不能确定的问题。因为反切在这一方面的表现竟有杂乱无章的地方,并且韵图的措施又不能相互一致。”③李荣从韵类系联角度出发,主张“把唇音字跟别的字分开,唇音字可开可合,不分开合,别的字才分开合。”④邵荣芬统计了唇音字所用开口合口切下字,以及唇音字作开口合口字的切下字之后说,“可以看出唇音字是没有什么开合可言的……往往同一个唇音字既做开口字的切下字,也做合口字的切下字”⑤。李方桂也认为:“唇音字的开合问题在切韵时代很混乱,因此有人说唇音字里不分开合。这句话大体是对的……”⑥不过,主张唇音字不分开合的人,在具体处理上也不都一致,如李荣把开合合韵的唇音字都归在开口,不依韵图;邵荣芬则多依韵图,或归开,或归合。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唇音可分开合,周祖谟说“古人于唇音字开合口之性质分辨不甚精微”⑦,前提就是认为唇音是分开合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我们的疑问是,唇音字的“不分开合”,如果确是反切时代的真实反映,何以概率上反切开合不混淆的占绝大多数?何以很多“混淆”又都很有规律?如,牙喉音合口字的切下字用唇音开口字,而唇音开口字的切下字用牙喉音合口字。这些混淆如果确实存在,也应得到更细致的统计、深入的解释和说明。⑧唇音字反切解释的困难,是研究反切行为和反切规律的最主要障碍之一。问题得不到解释,反切的研究就会有很多“例外”。为此,本文以目前最完整反映《切韵》尽可能早面貌的宋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简称《王三》)反切为材料,⑨参照《切三》《王一》《王二》《唐韵》《广韵》等⑩,以《韵镜》《七韵略》的开合/重轻为标准(11),从三个角度观察、检测唇音字的开合:一、唇音字与它们的反切下字开合是否一致;二、唇音字做牙喉舌齿音的切下字,被切字与切下字的开合是否一致;三、做为被切字的唇音字与它们的切上字,开合是否一致。最后,探讨唇音字开合“反切混淆”的原因。

      1.唇音字的反切下字

      唇音字以外,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开合一致。那么,唇音字有没有开合属性,应先拿它们的切下字来检验。李荣认为:“开合韵唇音字的反切下字不定,有时是唇音字,有时是开口字,有时是合口字。”(12)但什么情况用开口,什么情况用合口,李荣因为唇音不分开合,也就没有分析。但如果唇音开口字切下字用开口,合口字用合口,不就证明唇音是分开合的?本部分统计分析《王三》唇音字与它们的切下字开合关系。

      唇音字的切下字有不少是用唇音字的,这一部分先排除在外,免得循环论证。此外,独韵及开合分韵的韵原则上没有开合混切的条件,于验证没有意义,反而会影响混切概率统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所以只要而且只允许观察开合合韵的唇音字。

      1.1 唇音字与其切下字的开合情况

      把各韵类的唇音字所用切下字,分别其开合,列表如下:

      

      开合合韵的唇音字,其切下字不是唇音字的,共208个反切。以韵图的开合标准衡量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反切下字的开合与被切字的开合一致:切下字开口,被切字开口的,共156例;切下字合口,被切字合口的,共24例。两项180个反切。第二种,切下字的开合与被切字不一致:甲,切下字开而被切字合的(如,寒一合,瞒武安反),共16例;乙,切下字合而被切字开的(如,支开B,陂彼为反),共12例。两项28个反切。据此,开合“混切”占总数13.5%弱(15)。下面分析“混切”。

      1.2 唇音字与切下字开合“混切”分析

      甲.切下字开,被切字合:

      (1)蟹摄佳二合:卖莫懈,皆二合:惫蒲界;山摄寒一合:伴薄旱,瞒武安,满莫旱,慢莫晏,末莫割;果摄歌一合:波博何,颇滂何,婆薄何,摩莫何,叵普可,爸蒲可,麽莫可,播补箇,磨莫箇

      乙.切下字合,被切字开。依其开合不一致的形成原因不同分为:

      (2)宕摄:阳丑开:缚符玃,唐一开:傍步光,谤补旷

      (3)梗摄:庚子开:兵补荣,丙兵永,皿武永

      (4)陂彼为,糜靡为,愍眉殒,缅无兖,边布玄,麦莫获

      上述4组“混切”,原因有三种:

      第一,反切时代到韵图时代,字音开合发生了变化,拿韵图的开合标准去判定反切,则被切字与切下字开合“混切”。1组和3组属此。如3组,兵补荣反,丙兵永反,但是,荣永兵反,永荣丙反(见第二部分),本来至谐。可是韵图以兵丙为开,以荣永为合,则前者被视为“以合切开”,后者又被视为“以开切合”。

      第二,阳唐韵在反切时代为后低圆唇元音(参见下文4.2),反切时代圆唇元音是合口属性的一种表现,故“开口”切下字可用合口。韵图把它们都置开口,当因韵图时代后低圆唇元音不认为是合口属性。2组属此。如,谤补旷反,旷苦浪反,本至谐,但标准变化,则以为前者“以合切开”,后者“以开切合”(16)。(2组与下面讨论的4组类似,牙喉音合口切唇音开口,此处另立一类,是强调注意反切时代圆唇元音的特殊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