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词的本质

——代句词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丹青,男,195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教授,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博士(PhD),主要研究语言类型学、汉语语法学和汉语方言学,著作有《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话题的结构与功能》(合著)、《南京方言词典》、《南京方言音档》等,发表中英文论文150多篇,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北京 100732

原文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内容提要:

“叹词”的名称及对叹词的传统理解(表示感叹)不足以概括符合叹词句法功能(不能与其他词组合)的诸多词汇成员的共性。本文参考国内外叹词研究的一些新见,明确提出叹词的本质是代句词,在词类中与代词的性质最接近:代词代替词语,叹词代替句子。叹词单词成句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在语音上也超出常规音系,有一些词形体现了语音象似性或直觉生理反应。叹词能代替的句子功能类别包括陈述(包括直指提示、应答等)、疑问、祈使、感叹、称呼等。文章以汉语普通话及方言的用例一一展示了叹词的这些代句功能。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08 期

字号:

      一 对叹词的传统看法和近年新见

      叹词(interjection),又称感叹词,是词类系统中最特殊的类别,也可能是最古老的类别或“语言化”(linguisticization)程度最低的类别(详后)。

      词类划分最重要的依据是词的句法功能,尤其是与其他词类的组合功能,而叹词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词类系统中唯一不和其他词发生句法组合关系的词类。

      词类成员首先是语言单位。而叹词却是连语言单位的身份都被质疑的词类。

      与名词、动词一样,叹词也是以句法功能界定、以语义类别命名的词类。叹词的界定比其他词类更加简单,因为其句法功能就是没有组合功能。其语义,则由其名称宣示:表示感叹。这一意义也常被写进叹词的定义中(见下)。叹词因其特殊性常被视为词类或词汇中的边缘成员甚至非语言成分,在词类研究中受关注很少。许多谈到词类的著作都不提叹词,例如以下语言学、句法学概论性著作和英语语法书都没有在其词类部分提到叹词:

      布龙菲尔德(1933/1980)《语言论》

      鲍林杰(1968/1993)《语言要略》

      弗罗姆金和罗德曼(1988/1994)《语言导论》

      van Valin & LaPolla(1997)Syntax:Structure,Meaning and Function.(《句法学:结构、意义与功能》)

      Close(1975/1979)A Reference Grammar for Students of English(《学生英语参考语法》)

      有的书虽然提及叹词,但也仅限于“提及”。如霍凯特(1958/1986)只在列举传统语法的虚词词类时提到“感叹词”一词,没加任何说明。大概因为叹词既没有形态变化,又没有组合关系,令很多学者觉得无规则可述。

      本文将显示,叹词在语法上并非无内容可讲;一个完整的词类理论,必须包含对于叹词的准确认识。汉语语法著作对叹词稍稍重视一些。下面我们择要介绍近一个世纪以来现代汉语语法学界对叹词的代表性看法。

      黎锦熙(1924/2000:21):

      叹词 是用来表示说话时一种表情的声音。常独立,不必附属于词和语句;以传声为主,本身也没有什么意思。例如:

      “啊呀”!这铁桥的工程真是了不得!

      “唉”!太阳怎么还不出来?

      黎先生用“……的声音”而不是“……的词”来下定义,似乎不太承认它们是词。他的说明提到了它的功能(独立),也说到了它的作用是“表情”、“本身也没有什么意思”。词是音义结合体,作为声音却“没有什么意义”,这一描述也弱化了对其词的身份的认定。

      赵元任(1926/2002)将叹词称为单呼词:“平常以‘感叹词’译interjections,但有许多表示口气的interjections不一定有‘感叹的’性质,所以暂称之为单呼词。”他用描述性语言列举了一些“单呼词”的“口气”,作为这些词的“意义”,但都跟一定的词调结合,这儿说的词调超出了四声的范围,实际是语调,如“M!”念平调表示的口气意义是“是的,我已经听见过说了”。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1979)对叹词的说明特别简略,只说“叹词永远是自由形式”,并在简述叹词的语音形式和方言差异时认为叹词的方言间和语言间差异比助词和别的词类要小得多,这似乎暗示叹词的语音是不受语种制约的较为普遍性的声音,但承认“叹词还是得作为词汇项目”(吕叔湘译,1979:369-370)。赵先生似乎是在犹豫之后才承认叹词的词汇地位的(“还是得”)。

      王力(1941/1985:326)的第四十节名为“情绪的呼声和意义的呼声”,他解释说:“这里所谓‘呼声’,如‘唉’和‘哦’之类,并不是语言,只算是语言的附属品。它们固然也能表达情绪或意义,然而表达得很不够明白,不够周全。假使咱们没有其他的语言形式,仅仅有一些‘呼声’,就和牛狗猴虎的呼声差不多,可以说没有语言了。”情绪的呼声是表达感情的,意义的呼声是用来“表示简单的意思”,包括六小类:招呼、答应、赞同、否认、追问、叮咛。(331-332)王先生用更明确的话否认了叹词的语言单位身份,甚至用“呼声”而不是“X词”来称呼它们。不过他看到了叹词“表情”之外的更多功能,这是一点进展。

      吕叔湘(1942-1944/1982:316):“感叹词就是独立的语气词。我们感情激动时,感叹之声先脱口而出,以后才继以说明的语句。后面所说的语句或为上文所说的感叹句,或为其他句式,但后者用在此处必然带有浓郁的情感。”吕先生明确了叹词作为语言中的词的地位,这是一大不同。但在表义作用上仍限于“感叹”、“感情激动”的解释。而且此书好像认为叹词只出现在实义句之前,实际上叹词在句子的前、中、后都可以出现。

      吕叔湘主编(1980:14):

      叹词是不参加句子组织的词,一般出现在句子的前头,有时候也插入句子的中间。

      ……叹词要跟语调配合起来起作用,同一个叹词用不同的语调说,就表达不同的意思。

      此书主要从句法功能方面给叹词定义,在表义方面只强调了它“要跟语调配合起来起作用”,语义因语调而异,似乎暗示它本身的语义不实在、不稳定。

相关文章: